應用中藥的護理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ìng yòng zhōng yào de hù lǐ

2 註解

3 堅持查對制度

給藥前做到三查(服藥、注射、處置前、中、後查),七對(牀號、姓名、藥名、劑量、濃度、用法和時間)。中成藥及丸、散、浸膏等貯存備用的製劑,應檢查有無發黴變質。查對方藥及煎法由檢藥、煎藥者負責。

4 掌握服藥方法

(1)熱證用寒藥宜冷服寒證用熱藥宜熱服;一般湯劑及對胃腸道刺激藥物溫服。若服藥後引起胃部不適、噁心嘔吐者,亦可採取寒藥溫服,熱藥涼服。

(2)發汗藥宜乘熱服用,服後臥牀保溫,必要時於服藥後喝熱粥以助藥效;一般微汗即可,不要大汗淋漓。

(3)攻下藥宜空腹服,有時服後有輕度腹痛,應安慰患者,見效後應問醫師是否再服。

(4)驅蟲藥一般宜空腹服用。

(5)補養藥煎劑宜空腹乘熱服用。

(6)安神鎮靜藥宜睡前2h服。

(7)丸、散及特殊劑型按醫囑定時服;代茶飲可隨時服;刺激藥物飯後服藥酒應參照患者飲酒量,病情較輕、照常工作者,每晚1次。

(8)嘔吐患者服藥,宜先漱口,並將湯藥分次服。昏迷患者用鼻飼,湯劑溫度應適當,量不可過多。給嬰兒喂藥須特別仔細,注意調味,防止嘔吐或嗆入氣管;對於較大兒童,應勸自服,不可硬灌。

(9)“上病飯後服,下病飯前服”,亦可作爲服藥參考。

(10)急性病服藥方法按醫囑。

5 觀察服藥後反應

注意觀察是否出現藥物的療效反應(如發汗、止痛、瀉下、催吐、排蟲等),有無副作用毒性反應。如用大寒、大苦、大辛、大熱和攻伐、峻烈、有毒的藥物,或處方中有相畏相反藥物時,要特別注意觀察、記錄,反應劇烈者應立即報告醫師,並酌予對症處理。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