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疔·疫毒蘊結證

瘡瘍 中醫證名 疔瘡 中醫學 疫疔 中醫外科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ì dīng ·yì dú yùn jié zhèng

2 英文參考

cutaneous anthrax with pestilent toxin amassment patter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疫疔·疫毒蘊結證(cutaneous anthrax with pestilent toxin  amassment pattern),疫毒蘊結,以患部皮膚發癢,出現蚊跡樣紅斑,繼則形成水皰,破潰後形成黑色潰瘍,瘡面凹陷,形如魚臍,瘡周腫脹,繞以綠色水皰,伴有發熱,骨節疼痛,甚則壯熱神昏等,舌質紅,舌苔黃,脈數爲常見症的疫疔證候[1]

4 疫疔·疫毒蘊結證症狀

患部皮膚發癢,出現蚊跡樣紅斑,繼則形成水皰,破潰後形成黑色潰瘍,瘡面凹陷,形如魚臍,瘡周腫脹,繞以綠色水皰,伴有發熱,骨節疼痛,甚則壯熱神昏等,舌質紅,舌苔黃,脈數。

5 疫疔·疫毒蘊結證辨證分析

感受火熱之邪,熱毒蘊於肌膚,以致營衛不和經絡阻隔,氣血凝滯;氣不通則腫,血不通則痛;火爲陽邪,性熱而色赤,故皮色紅而灼熱;毒邪熾盛,與正氣相搏,故伴惡寒發熱舌紅、苔黃、脈數爲熱毒蘊結之象。

7 方藥治療

五味消毒飲加減。惡寒發熱者,加蟾酥丸3粒,吞服;毒盛腫甚者,加大青葉,重用黃連

8 關於疫疔

疫疔(cutaneous anthrax[2])爲病名[3]。又稱魚臍丁(《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一)、魚臍瘡(《外科啓玄》卷七)、脈骨疔(《瘍醫大全》卷十九)、魚臍疔《中醫外科學》)、紫燕疔(《外科正宗》卷二)。是指接觸疫畜染毒而發,以初起爲蟲叮水皰,很快乾涸壞死呈臍凹,全身症狀明顯,可併發走黃爲主要表現的急性傳染性化膿性疾病[3]疫疔生於頭面頸項、手臂等暴露部位[3]。多見於從事畜牧業者。

證治準繩》雲:“若因剝割疫死牛馬豬羊,瞀悶身冷,遍體具有紫皰;疫疔也。”

疫疔相當於西醫的皮膚炭疽[3]

9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0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