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毒疹·熱毒入營證

中藥毒 中醫證名 藥毒 中醫學 中醫皮膚科學 中醫外科學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ào dú zhěn ·rè dú rù yíng zhèng

2 英文參考

drug eruptionwith pattern of heat-toxin entering nutrient phas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藥毒疹·熱毒入營證(drug eruptionwith pattern of heat-toxin entering nutrient phase)是指熱毒入營,外灼肌膚,以皮疹鮮紅或紫紅,甚則紫斑血皰高熱神志不清,口脣焦燥,口渴不欲飲,大便幹,小便短赤,舌質絳,舌苔少或鏡面舌,脈洪數爲常見症的藥毒疹證候[1]

4 症狀

藥毒疹·熱毒入營證患者皮損鮮紅或紫紅,甚則紫斑血皰;伴高熱,神志不清,口脣焦燥,口渴不欲飲,大便幹,小便短赤;舌絳,苔少,或鏡面舌,脈洪數。

5 辨證分析

熱毒熾盛,內人營血外傷肌膚,故皮損鮮紅或紫紅,甚則紫斑血皰熱毒熾盛,氣血兩燔高熱,神志不清;熱毒之邪傷陰耗血則口渴不欲飲.大便幹,小便短赤;舌絳、苔少或鏡面舌、脈洪數爲熱毒入營之象。

7 方藥治療

藥毒疹·熱毒入營證可用清營湯加減治療。

8 關於藥毒

中藥毒(drug eruption)爲病名,又稱藥毒藥疹藥毒疹[1]。是指因藥物所致,以皮膚起疹,多形損害、瘙癢爲主要表現的皮膚疾病[1]。即藥物引起的皮膚粘膜的急性炎症反應。男女老幼均可發病,尤以稟賦不耐者爲多見。

中藥毒相當於西醫的藥物性皮炎[1]

引起藥毒藥物,隨着新藥不斷增加,種類不斷增多,任何一種藥物在一定條件下,都有引起本病的可能,但臨牀上常見的有:

抗生素類:以青黴素鏈黴素最多,其次爲氨苄青黴素氯黴素土黴素等;

磺胺類:如磺胺噻唑、長效磺胺等;

③解熱鎮痛類:其成分大多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等,其中以吡唑酮類和水楊酸類的發病率最高;

催眠藥、鎮靜藥與抗癲癇藥:如魯米那、眠爾通、泰爾登苯妥英鈉等,以魯米那引起者最多;

⑤異種血清製劑及疫苗等:如破傷風抗毒素、抗蛇毒血清狂犬病疫苗等;

中草藥:文獻中報告的單味藥物葛根天花粉板藍根大青葉穿心蓮丹蔘毛冬青益母草槐花紫草青蒿防風白蒺藜大黃等,中成藥中有六神丸雲南白藥安宮牛黃丸牛黃解毒片銀翹解毒片等。

詳見中藥毒藥毒條。

9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