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川楝子

中藥材 炙法 中藥飲片 中藥學 鹽炙法 中藥炮製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án chuān liàn zǐ

2 英文參考

stir-baked FRUCTUS TOOSENDAN with salt solutio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鹽川楝子川楝子炮製品。川楝子鹽炙法元代已有,見《瑞竹堂經驗方》。川楝子原名楝實[1],爲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乾燥成熟果實[1]鹽川楝子爲厚片或不規則碎塊,表面深黃色,味微鹹[1]鹽川楝子能引藥下行,作用專於下焦,長於療疝止痛[1]。常用於疝氣疼痛睾丸墜痛[1]

4 鹽川楝子炮製方法

南北朝劉宋時代有“酒拌浸令溼,蒸,待上皮軟,剝去皮,取肉去核,勿單用其核”(《雷公炮炙論》)的炮製方法[1]

唐代有“炒去核”(《仙授理傷續斷祕方》)的方法[1]

宋代對其炮製方法有較大發展,增加了火炮(《博濟方》)、酒浸(《蘇沈良方》)、童便浸後煮爛、面裹煨(《小兒衛生總微方論》)、茴香炒、陳皮炒(《類編朱氏集驗醫方》)、醋煮(《女科百問》)等法[1]

元代除沿用炒法外,又有鹽炒、酥制(《瑞竹堂經驗方》)、酒煮(《衛生寶鑑》)、牡蠣炒(《丹溪心法》)等炮製方法[1]

明代又增加了鹽加茴香炒、海金沙殭蠶炒、酥炙、麩炒(《普濟方》)等炮製方法[1]

清代除沿用酒蒸、面裹煨麩炒方法外,又增加了火煅(《外科大成》)、火燒存性(《外科證治全生集》)、鹽水泡(《醫宗金鑑》)等炮製方法[1]。對炮製目的亦有記述,如“清火生用,治疝煨用,氣痛酒蒸用”(《得配本草》)[1]

現在主要的炮製方法有炒黃、炒焦、鹽炙[1]

川楝子的製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1]。用時搗碎[1]

鹽川楝子炮製方法:取淨川楝子片或碎塊,用鹽水拌勻,稍悶,待鹽水被吸盡後,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深黃色,取出晾涼,篩去碎屑[1]

每100kg川楝子,用食鹽2kg[1]

5 鹽川楝子性狀

川楝子爲類球形[1]。表面金黃色或棕黃色,微有光澤,具深棕色小點,頂端有花柱殘痕,基部凹陷[1]。外果皮革質,果肉鬆軟,淡黃色,遇水溼潤有黏性[1]。果核球形或卵圓形,質堅硬[1]。氣特異,味酸苦[1]

鹽川楝子爲厚片或不規則碎塊,表面深黃色,味微鹹[1]

6 川楝子性味歸經

川楝子味苦,性寒[1][2]。有小毒[2]

歸肝、小腸膀胱經[2]

歸肝、小腸膀胱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入肝、胃、小腸經[2]

7 川楝子的功效與主治

川楝子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功能[2]

川楝子具有疏肝泄熱,行氣止痛,殺蟲功能。用於肝鬱化火胸脅、脘腹脹痛,疝氣疼痛蟲積腹痛。(《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川楝子具有理氣止痛殺蟲功能[2]

1.治肝胃氣痛脅痛,疝痛,痛經蟲積腹痛,乳腺炎。煎服:4.5~9g[2]

2.治頭癬。焙黃研末,熟豬油凡士林調成50%油膏塗之[2]

川楝子生品有小毒,長於殺蟲、療癬,兼能止痛[2]。用於蟲積腹痛頭癬[2]。如治小兒蟲積安蟲散(《小兒藥證直訣》);治頭癬以本品焙乾爲末,用豬油麻油調成油膏,塗患處[2]

焦川楝子可緩和苦寒之性,降低毒性,減少滑腸之弊,以疏肝理氣止痛力勝[2]。用於脅肋疼痛胃脘疼痛[2]。如治肝鬱化熱,心腹脅肋諸痛和肝腎陰虧而又肝氣橫逆所致之胸脘脅肋疼痛吞酸吐苦[2]

鹽川楝子能引藥下行,作用專於下焦,長於療疝止痛[2]。常用於疝氣疼痛睾丸墜痛[2]

8 鹽川楝子炮製作用

川楝子生品有小毒,長於殺蟲、療癬,兼能止痛[2]。用於蟲積腹痛頭癬[2]。如治小兒蟲積安蟲散(《小兒藥證直訣》);治頭癬以本品焙乾爲末,用豬油麻油調成油膏,塗患處[2]

鹽川楝子能引藥下行,作用專於下焦,長於療疝止痛[2]。常用於疝氣疼痛睾丸墜痛[2]

9 鹽川楝子的貯存方法

乾燥容器內,鹽川楝子密閉,置通風乾燥[2]。防蛀,防黴[2]

10 參考資料

  1. ^ [1] 龔千鋒主編.中藥炮製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17.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