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丙酮酸激酶

酶類測定 血液生化檢查 化驗及醫學檢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uè qīng bǐng tóng suān jī méi

2 英文參考

serum pyruvate kinase

SPK

3 概述

丙酮酸激酶催化磷酸烯醇丙酮酸酯和ADP轉變成丙酮酸和ATP的磷酸轉移酶,是糖酵解過程中的主要限速酶之一,有M型和L型兩種同工酶,M型又有M1及M2亞型。M1分佈心肌骨骼肌和腦組織;M2分佈於腦及肝臟組織。L型同工酶主要存在於肝、腎及紅細胞內。心肌細胞壞死後,PK釋放入血,PK的測定可用於診斷心肌梗死

4 血清丙酮酸激酶醫學檢查

4.1 檢查名稱

血清丙酮酸激酶

4.2 分類

血液生化檢查 > 酶類測定

4.3 取材

血液

4.4 血清丙酮酸激酶的測定原理

利用丙酮酸乳酸脫氫酶作用下轉變成乳酸的同時,將NADH或DPNH(在340nm波長處有吸收峯)轉變成NAD或DPN(無吸收峯)。根據吸光度的改變來推算此酶的活力。

4.5 試劑

丙酮酸激酶法測定。

4.6 操作方法

丙酮酸激酶法測定。

4.7 正常值

血清(28.3±12.8)U/L(丙酮酸激酶法)。

4.8 化驗結果臨牀意義

(1)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後2h PK活性開始升高,22~24h PK活性達高峯(爲對照值3倍),第2天達峯值(爲對照值的4倍);48~72h後逐漸恢復正常。血清PK活性升高對急性心肌梗死特異性較高。此外,由於急性心肌梗死後PK活性開始升高和恢復正常均較早,因此可用於急性心肌梗死延展或再梗死的診斷。但有人認爲PK不如CK敏感,但是比CK特異,由於升高時間短暫,最好輔之以其他監測指標;也有人認爲PK是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簡便、迅速而可靠的一項指標。

(2)官頸癌、淋巴肉瘤、髓性白血病和霍奇金氏病病人血清PK總活性明顯增高。

(3)肌原性疾病(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Becker型肌營養不良、肢帶型以及面肩肱型肌營養不良)的病人,其血清PK活性明顯升高,達對照值的1~25倍,陽性率>90%。相反,在神經源性疾病(脊髓性肌萎縮肌萎縮側束硬變等)的患者,大多數人的血清PK活性正常。故測定血清PK活性對於區別肌源性或神經源性肌病有一定的價值。

(4)血液系統疾病:先天性非球形細胞溶血性貧血患者紅細胞中PK總活性顯著降低。在其他一些血液病急性白血病紅細胞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無效性貧血、陣發性夜間血紅蛋白尿先天發育不全性貧血等,紅細胞PK活性可降低至對照值的50%。

4.9 附註

急性心肌梗死時,第1天即明顯升高,第5天恢復正常水平。

4.10 相關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肉瘤脊髓性肌萎縮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