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補丸

補益劑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ǔ bǔ wán

2 概述

五補丸方劑名,其同名方劑九首。

3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方五補丸

3.1 組成

地骨皮茯苓(去皮)、牛膝(酒浸)、熟地黃人蔘各一兩[1]

3.2 製法

上藥爲末,煉蜜爲丸,梧桐子[1]

3.3 用法用量

每服三十丸,空腹溫酒送下[1]

3.4 功能主治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方五補丸功能補諸虛,安五臟,堅骨髓,養精神。治五臟虛損[1]

4 醫方類聚》卷二一四引《仙傳濟陰方》之五補丸

4.1 方名

五補丸

4.2 組成

黃耆1兩,人蔘半兩,附子1個,當歸3錢,白芍5錢。

4.3 主治

醫方類聚》卷二一四引《仙傳濟陰方》之五補丸主治婦人體虛,感受風溼毒邪,遍身不知癢痛,麻痹不仁眼花

4.4 用法用量

祛風散送服。

4.5 製備方法

上煉蜜爲丸。

5 醫方類聚》卷一五七引《吳氏集驗方》之五補丸

5.1 方名

五補丸

5.2 組成

巴戟2兩,牛膝2兩,山藥2兩,白蒺藜2兩,菟絲子(酒浸3日,洗,焙乾)1兩半,木香1兩半,人蔘1兩半,白茯苓1兩半,黃耆1兩半,川椒(微炒)1兩半,蓯蓉1兩半,遠志去心)1兩半,附子(炮,去皮臍)1兩,桂(去皮)1兩,舶上茴香1兩,北五味子1兩,山茱萸1兩,破故紙(微炒)1兩。

5.3 主治

醫方類聚》卷一五七引《吳氏集驗方》之五補丸主治男子本髒虛憊,下元冷極,陽道衰弱,夜多小便膀胱積滯,臍下疼痛疝氣攻注,夢中遺泄精神恍惚眼暗耳鳴,腰膝生痠,筋力睏乏,齒牙浮動。婦人血海虛冷,面色無光,心腹冷疼,四肢瘦弱,產後諸疾。

5.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鹽湯或溫酒送下。

5.5 製備方法

上擇淨稱,爲末,以酒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6 丹溪心法》卷三之五補丸

6.1 方名

五補丸

6.2 組成

枸杞半兩,鎖陽半兩,續斷1兩,蛇牀(微炒)1兩,兩頭尖2錢半。

6.3 功效

丹溪心法》卷三之五補丸功在補損。

6.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淡鹽湯送下。

6.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糊爲丸。

7 聖濟總錄》卷八十九之五補丸

7.1 方名

五補丸

7.2 組成

人蔘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地骨皮1兩,熟乾地黃(焙)1兩。

7.3 主治

聖濟總錄》卷八十九之五補丸主治虛勞羸瘦,飲食減少,睏倦無力。

7.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溫酒送下,食後臨睡服

7.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8 普濟方》卷二二一引《聖惠》之五補丸

8.1 方名

五補丸

8.2 組成

巴戟去心)4兩,牛膝(酒浸,焙)4兩,山芋4兩,蜀椒(去目併合口者)4兩,蓯蓉(酒浸,令幹,切,焙)4兩,附子(炮,去皮臍)3兩,黃耆(銼)3兩,桃仁(水浸,令幹,去皮尖雙仁,炒)3兩,補骨脂(酒浸)3兩,茴香子3兩,舶上茴香(炒)3兩,木香2兩,人蔘2兩,白茯苓2兩,山茱萸2兩,五味子2兩,桂(去心)2兩,羌活去蘆頭)2兩。

8.3 功效主治

普濟方》卷二二一引《聖惠》之五補丸功在丈夫久服,烏髮須,駐顏色,進飲食,壯氣。婦人久服,除風氣諸候。主治男子元髒虛憊,目昏耳聾,陽道衰弱,夜多小便膀胱積滯,臍下疼痛疝氣攻注,夜夢鬼交,精神恍惚腰重胯痛,腰膝痠痛,筋力睏乏。並婦人血海冷弱,子宮虛冷,面黃,心腹疼痛四肢羸瘦。

8.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鹽湯溫湯送下。

8.5 製備方法

上爲末,酒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9 《必效》引李子昭方(見《外臺》卷三十一)之五補丸

9.1 方名

五補丸

9.2 組成

人蔘茯苓地骨衣、乾地黃牛膝等分

9.3 功效主治

《必效》引李子昭方(見《外臺》卷三十一)之五補丸功在安七魄,鎮五臟,堅骨髓,養神明,久服卻病延年

9.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以酒飲送下,稍稍增至50丸,1日2次。服至5日、10日及半月,覺氣壅,即服七宣丸;服經2-3日,覺氣散,還服五補丸;若病候未退,即稍稍增之,常自審以取調適。終須五補及七宣丸,並須合服之。

9.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9.6 附註

本方爲原書“五補七宣丸”之第一方。

10 《千金》卷八之五補丸

10.1 方名

五補丸

10.2 組成

防風1兩半,人蔘1兩半,蓯蓉1兩半,乾地黃1兩半,羚羊角1兩半,麥門冬1兩半,天門冬1兩半,芍藥30株,獨活30株,乾薑30株,白朮30株,丹蔘30株,食茱萸(一本雲山茱萸)30株,甘草30株,茯神30株,升麻30株,黃耆30株,甘菊花30株,地骨皮30株,五加皮30株,石斛30株,牛膝30株,薯蕷30株,秦艽1兩,芎1兩,生薑屑1兩,桂心1兩,防己1兩,黃芩1兩,寒水石3兩,附子18銖,石膏3兩。

10.3 製備方法

上爲末,白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0.4 功能主治

《千金》卷八之五補丸主治風病服湯藥,患虛熱翕翕然。

10.5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稍加至30丸,生薑蜜湯送下,1日3次。

10.6 用藥禁忌

忌油、面、蒜、生冷、醋滑、豬、羊、雞、魚等。

10.7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五補者,補五臟諸虛不足也。方下主治虛熱而反用桂、附、乾薑者,以虛熱不得溫補不散,反謂溫能除大熱也。致虛之由,良因服風藥過多,故仍用獨活防己防風引領參、耆入於殘破之區,與太陽病下後,其氣上衝者,與桂枝湯用前法同義。黃芩菊花清解於上,石膏寒水石降泄於下,白朮甘草鎮守於中,餘藥各隨所主,以補五臟諸虛不足也。

11 《千金》卷十九之五補丸

11.1 方名

五補丸

11.2 組成

人蔘4分,五加皮4分,五味子4分,天雄4分,牛膝4分,防風4分,遠志4分,石斛4分,薯蕷4分,狗脊4分,蓯蓉12分,乾地黃12分,巴戟天6分,茯苓5分,菟絲子5分,覆盆子8分,石龍芮8分,萆薢2分,石南2分,蛇牀子2分,白朮2分,天門冬7分,杜仲6分,鹿茸15分。

11.3 功效主治

《千金》卷十九之五補丸功在久服卻病延年。主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腰腳痠疼,肢節苦痛,目暗(目荒)(目荒),心中喜怒恍惚不定,夜臥多夢,覺則口乾,食不得味,心常不樂,多有意怒,房室不舉,心腹脹滿,四體疼痹,口吐酸水,小腹冷氣,尿有餘瀝,大便不利。

11.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酒送下,1日3次。稍加至30丸。不得增,常以此爲度。

11.5 加減

有風,加天雄、芎、當歸黃耆五加皮石南茯神獨活柏子仁白朮各3分;有氣,加厚朴枳實橘皮各3分;冷,加乾薑、桂心、吳茱萸附子細辛、蜀椒各3分;泄精,加韭子、白龍骨牡蠣鹿茸各3分;泄痢,加赤石脂龍骨黃連烏梅肉各3分;夏加地黃5分、黃芩3分、麥門冬4分,冷則去此,加乾薑、桂心、蜀椒各3分。

11.6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1.7 用藥禁忌

慎醋、蒜、鱠、陳臭、大冷、醉吐。

11.8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五補者,補五勞損傷也。方中助陽之味居多,略兼地黃天冬以助陰長之力。唯取防風通陽氣,石龍芮內除陰翳,則諸藥各隨髒氣之虛,而施補益之功。

12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2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