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模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uān mó

2 全國中草藥彙編》:酸模

2.1 拼音名

Suān Mó

2.2 別名

菠菜野菠菜、酸溜溜、牛舌頭棵、水牛舌頭,田雞腳

2.3 來源

蓼科酸模屬植物酸模Rumex acetosa L.,以根或全草入藥。夏秋採收,曬乾

2.4 性味

酸、苦,寒。

2.5 功能主治

涼血解毒通便殺蟲。用於內出血痢疾便祕內痔出血;外用治疥癬,疔瘡神經性皮炎溼疹

2.6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搗汁或幹根用醋磨汁塗患處。

2.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酸模

3.1 出處

出自1.《爾雅》郭璞注:蕪似羊蹄葉細,味酢可2.《本草拾遺》:酸模葉酸美,小兒折食其英。葉似羊蹄。是山大黃

3.《日華子本草》:酸模,所在有之,生山崗上。狀似羊蹄,葉小而黃,莖葉俱細,節間生子若茺蔚子

4.《綱目》:酸模,平地亦有,根、葉、花形並同羊蹄,但葉小味酸爲異。其根赤黃色。

3.2 拼音名

Suān Mó

3.3 別名

須、山大黃當藥山羊蹄、酸母、牛耳大黃、酸湯菜、黃根根、酸姜、酸不溜、酸溜溜、莫菜、酸木通雞爪黃連豬耳根棵、牛舌頭棵、打鑼錘、田雞腳、水牛舌頭、大山七、羊舌頭、酸雞溜、大黃藥

3.4 來源

藥材基源:爲蓼科植物酸模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mex acetosa L.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3.5 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達1m。根爲肉質鬚根,黃色。莖直立,通常不分枝,無毛,或稍有毛,具縱溝紋,中空單葉互生;葉片卵狀長圓形,長5-15cm,寬2-5cm,先端鈍或尖,基部箭形或近戟形,全緣,有時略呈波狀,上面無毛,下面及葉緣常具乳頭狀突起;莖上部葉較窄小,披針形,具短柄,或無柄且抱莖;基生葉有長柄;托葉鞘膜質,筒狀,破裂。花單性雌雄異株花序頂生,狹圓錐狀,分枝稀,花數朵簇生;雄花花被片6,橢圓形,排成2輪,內輪花被片長約3mm,外輪稍狹小;雄蕊6,花絲甚短;雌花的外輪花被片反折向下緊貼花梗,內輪花被片直立,花後增大包果實,徑約5mm,圓形,全緣,各有一不明顯的瘤狀突起;子房三棱形,柱頭3,畫筆狀,紫紅色。瘦果三棱形,黑色,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7-8月。

3.6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路邊、山坡及溼地

資源分佈: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

3.7 性狀

性狀鑑別 根莖粗短,頂端有殘留的莖基,常數條根相聚簇生;根稍肥厚,長3.5-7cm,直徑l-6mm,表面棕紫色或棕色,有細縱皺紋。質脆,易折斷,斷面棕黃色,粗糙,纖維性。氣微,味微苦、澀。(圖2)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木柱層爲3-4列木栓細胞,內含棕褐色物。皮層中纖維成束或單個散在,壁較厚,微木化,孔溝及層紋明顯,並可見類方形、不規則狀或分枝狀石細胞,胞腔較大,孔溝明顯。韌皮部可見篩管羣。形成展明顯。木質部導管單個散在或多個相聚,成放射狀排列;木纖維成束。本品薄壁細胞草酸簇晶澱粉粒及黃棕色或紅棕色物。

理化鑑別(1)取本品粉末0.1g,置具塞錐形瓶中,加乙醚10ml,浸漬10min,振搖,濾過。濾液加氫氧化鈉試液,振搖,氫氧化鈉液層顯紅色。(檢查蒽醌)(2)取本品粉末少許,行微量昇華,置顯微鏡下可見黃色針狀、羽狀或棱形結晶滴加氫氧化鈉試液結晶溶解溶液顯紅色。(檢查蒽醌)(3)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5ml,浸漬20min,振搖,濾過,濾液作供試品溶液。另取大黃酚、大黃甲醇溶液作對照品溶液。分別點樣子同一硅膠G薄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醋酸(30:10:10:0.5)展開,用10%氫氧化鉀甲醇液顯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淡紅色斑點。

3.8 化學成份

酸模根中含有大黃酚(chrysophanol),大黃甲醚(physcion),大黃素(emodin),大黃酚蒽酮(chrysophanol an-throne),大黃甲醚蒽酮(physcion anthrone),大黃素蒽酮(emodin anthrone)[1],蘆薈大黃素(aloe-emodin),8-O-β-D-葡萄糖大黃酚(8-O-β-D-glucosylchrysophanol),8-O-β-D-葡萄糖大黃素(8-O-β-D-glucosylemodin),ω-乙酰氧基蘆薈大黃素(ω-aceto-xyaloe-emodin)[2]和酸模素(musizin)[3]。

3.9 藥理作用

1.毒性作用 因含酸性草酸鉀及某些酒石酸,故有酸味,有時因草酸含量過多而致中毒,文獻上曾有小兒食酸模葉而致死的報告。

2.抗菌作用 其水提取物有抗真菌(髮癬菌類)作用

3.10 性味

酸;微苦;性寒

3.11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泄熱通便利尿殺蟲。主吐血便血月經過多熱痢目赤便祕小便不通淋濁惡瘡;疥癬;溼疹

3.1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搗計。外用:適量,搗敷。

3.13 附方

①治小便不通酸模根三至四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②治吐血便血酸模一錢五分,小薊地榆炭各四錢,炒黃芩三錢。水煎服。 (《山東中草藥手冊》)③治目赤酸模根一錢。研末,調入乳蒸過敷眼沿,同時取根三錢煎服。 (《浙江民間草藥》)④洽瘡疥: 酸模根,搗爛塗擦患處。 (《浙江民間草藥》)

3.14 各家論述

1.《本草經集註》:療疥。

2.《本草拾遺》:主暴熱腹脹,生搗絞汁服,當下痢。殺皮膚小蟲。

3.《日華子本草》:治小兒壯熱

4.《綱目》:去汗斑,同紫萍搗擦數日即沒。

5.《貴外民間方藥集》:利便,解熱,利尿,治五淋

6.《本草推陳》:治痢疾初起,裏急後重排便不暢時作輕瀉劑。

3.15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