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暑腹痛

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āng shǔ fù tòng

2 英文參考

summer-heat abdominalgi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傷暑腹痛爲病證名[1]。指暑傷氣分,脾經鬱滯所致的腹痛[1]。《雜病源流犀燭·腹少腹病源流》:“暑傷氣分,長夏腹脹,食減、微痛,宜調脾疏肝。宜人蔘、廣皮、白芍茯苓谷芽益智仁。”《醫鈔類編·腹痛門》:“盛暑而痛,或泄利並作,脈必虛豁,宜十味香薷飲及六和飲。”

參見腹痛腹痛症狀[2]。出《黃帝內經素問·氣交變大論》。指脘腹、臍腹少腹部等疼痛[2]。《症因脈治·腹痛論》:“痛在胃之下,臍之四傍毛際之上,名曰腹痛。”《東醫寶鑑》卷三:“腹痛有六,有寒、有熱、有死血、有食積、有痰飲、有蟲。”《景嶽全書·心腹痛》:“痛有虛實……但當察其可按者爲虛,拒按者爲實,久痛者多虛,暴痛者多實;得食稍可者爲虛,脹滿畏食者爲實;痛徐而緩,莫得其處者多虛,痛劇而堅,一定不移者爲實;痛在腸臟中,有物有滯者多實;痛在腔脅經絡,不幹中髒而牽連腰背,無脹無滯多虛。”《醫宗必讀》卷八:“腹痛分爲三部,臍以上痛者太陰脾,當臍而痛者爲少陰腎,少腹痛者爲厥陰肝及衝、任、大小腸。”《臨證指南醫案·腹痛》邵新甫按:“腹處乎中,痛因非一,須知其無形及有形之爲患,而主治之機宜,已先得其要矣。所謂無形爲患者,如寒凝火鬱,氣阻營虛,及夏秋暑痧穢之類是也;所謂有形爲患者,如蓄血食滯,癥瘕蛻蟯內疝及平素偏好成積之類是也。”《症因脈治·腹痛》則概括腹痛內外二因,以風氣寒氣暑溼、燥火、痧脹等爲外感熱積食積酒積、血滯、氣凝、寒積痰積蟲積血虛氣虛等爲內傷[2]。《壽世保元·腹痛》:“治之皆當辨其寒熱虛實,隨其所得之症施治,若外邪者散之,內積者逐之,寒者溫之,熱者清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泄則調之,閉則通之,血則消之,氣則順之,蟲則追之,積則消之,加以健理脾胃,調養氣血,斯治之要也。”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4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48.

治療傷暑腹痛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