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ABO血型不合溶血病臨牀路徑(2016年版)

2016年版臨牀路徑 臨牀路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ǔ yīng ABOxuè xíng bù hé róng xuè bìng lín chuáng lù jìng (2016nián bǎn )

2 基本信息

母嬰ABO血型不合溶血病臨牀路徑(2016年版)》由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於2016年12月2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實施有關病種臨牀路徑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6〕1315號)印發。

3 發佈通知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實施有關病種臨牀路徑的通知

國衛辦醫函〔2016〕131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爲進一步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範診療行爲,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我委委中華醫學會組織專家制(修)訂了一批臨牀路徑;同時,對此前印發的有關臨牀路徑進行了整理。現將上述共1010個臨牀路徑一併在中華醫學會網站(網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發佈,供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參考使用。請各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指導醫療機構結合實際,細化分支路徑並組織實施。同時,要落實以下要求,進一步提高臨牀路徑管理水平和實施效果。

一、推進臨牀路徑管理與醫療質控和績效考覈相結合

要充分發揮臨牀路徑作爲醫療質量控制與管理工具的作用,實施醫療服務全程管理,同時將臨牀路徑管理有關要求納入績效考覈管理,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

二、推進臨牀路徑管理與醫療服務費用調整相結合

要注重研究臨牀路徑實施後醫療服務的收費情況,科學測算相關疾病醫療費用,合理控制醫療費用,進一步減輕羣衆看病就醫負擔。

三、推進臨牀路徑管理與支付方式改革相結合

通過臨牀路徑合理測算單病種付費、按疾病相關診斷組付費(即DRGs付費)等支付方式的支付標準,有效推動支付方式改革。

四、推進臨牀路徑管理與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相結合

要提高臨牀路徑實施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臨牀路徑實施效率,加強對臨牀路徑的實時管理和全面統計分析

我委將適時組織對各地臨牀路徑管理工作情況進行督導調研。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

2016年12月2日

4 臨牀路徑全文

母嬰ABO血型不合溶血病臨牀路徑(2016年版)

4.1 一、母嬰ABO血型不合溶血臨牀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4.1.1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爲母嬰ABO血型不合溶血病(ICD-10: P55.101)

行光療99.83或換血治療99.01

4.1.2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牀診療指南-小兒內科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七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實用新生兒學(第四版)》(邵肖梅,葉鴻瑁,丘小汕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

1.黃疸出現早,黃疸程度重,達到病理性黃疸診斷標準。

2.母嬰血型不合:母親血型多爲O型嬰兒血型A型B型

3.實驗室檢查血紅蛋白下降、網織和/或有核紅細胞升高、高間接膽紅素血癥等溶血依據;Coombs(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和/或抗體釋放試驗陽性可明確診斷。

4.1.3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臨牀診療指南-小兒內科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七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實用新生兒學(第四版)》(邵肖梅,葉鴻瑁,丘小汕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

1.降低膽紅素治療:根據高膽紅素血癥的程度決定光療、換血等措施。

2.預防高膽紅素腦病:必要時使用白蛋白

3.減輕溶血:必要時給予靜注丙種球蛋白

4.糾正貧血:必要時輸血

4.1.4 (四)標準住院日爲7-10天。

4.1.5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母嬰ABO血型不合溶血病ICD-10:P55.101疾病編碼

2.當患兒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只要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牀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4.1.6 (六)住院期間檢查項目。

1.必需檢查的項目:

(1)血常規網織紅細胞計數、尿常規、大便常規;

(2)患兒及其母親血型鑑定

(3)監測血清膽紅素或經皮膽紅素

(4)血生化全套;

(5)Coombs(抗人球蛋白)試驗和/或抗體釋放試驗。

2.根據患兒病情可選擇的檢查項目:如需行換血,則要完善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篩查。

4.1.7 (七)治療方案與藥物選擇。

1. 根據光療曲線進行光療。

(1)光療過程中注意適當增加補液量,以防光療中體液丟失過多。

(2)注意監測體溫

(3)光療中注意保護患兒的雙眼和會陰部。

2.溶血病診斷明確,可考慮應用丙種球蛋白1g/Kg,必要時複用一次。

3.根據膽紅素水平,酌情應用白蛋白,每次1g/Kg。

4.換血療法

(1)掌握換血指徵,必須簽署換血同意書。

(2)換血量:雙倍血容量進行換血

(3)選擇合適的血源

5.光療和換血前後均需密切監測膽紅素水平、血常規+網織紅細胞

4.1.8 (八)出院標準。

1.血清膽紅素穩定下降,結束光療24-48小時後,膽紅素仍低於需要臨牀干預的標準。

2.血紅蛋白穩定,>80g/L。

3.患兒一般情況良好。

4.1.9 (九)變異及原因分析

1.存在使高膽紅素血癥進一步加重的其他情況,需要處理干預。

2.患兒如發生膽紅素腦病,需要其他相關檢查及處理,延長住院治療時間。

4.2 二、母嬰ABO血型不合溶血臨牀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爲母嬰ABO血型不合溶血病(ICD-10: P55.101)

行光療99.83或換血99.01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7-10天

時間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6天

住院第7-10天(出院日)

□    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

□    病情告知

□    如患兒病情重,應及時通知上級醫師

□    上級醫生查房,明確診斷

□    根據膽紅素變化情況判斷是否繼續光療

□    酌情換血輸血

□    上級醫師查房,同意其出院

□    完成出院小結

□    出院宣教出院

長期醫囑:

□    新生兒/早產兒護理常規

□    根據患兒一般情況決定能否開奶

□    抗生素(必要時)

臨時醫囑:

□    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

□    網織紅細胞計數

□    患兒及其母親血型鑑定

□    監測血清膽紅素或經皮膽紅素

□    血生化全套

□   Coombs試驗和/或抗體釋放試驗

□    血氣分析

□    心電監測

□    光療(必要時)

□    補液(必要時)

□    靜注白蛋白丙種球蛋白(必要時)

□    換血輸血(必要時)

□    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篩查(必要時)

長期醫囑:

□    新生兒/早產兒護理常規

□    根據患兒餵養耐受情況調整奶量

□    抗生素(必要時)

臨時醫囑:

□    心電監測

□    補液

□    光療(必要時)

□    監測膽紅素

□    靜注白蛋白丙種球蛋白(必要時)

□    換血輸血(必要時)

臨時醫囑:

□    出院前可考慮腦幹聽覺誘發電位和頭顱MRI檢查

□    通知出院

主要護理

工作

□    入院宣教

□    光療護理:保護眼睛和會陰

□    注意出入量和黃疸變化情況

□    光療護理:保護眼睛和會陰

□    注意黃疸變化情況

□    注意患兒餵養情況

□    出院宣教

病情變異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附表:換血醫囑

時間

住院第   天(換血日)

換血前                      換血

□    明確換血指徵,檢查有無禁忌症

□    完善換血前實驗室檢查

□    家屬談話,簽署換血同意書

□    換血前仍積極光療

□    換血後繼續光療

□    密切觀察患兒病情,監測膽紅素水平決定是否需要第二次換血

□    觀察有無膽紅素腦病徵象

長期醫囑:

□    新生兒/早產兒護理常規

□    根據患兒一般情況決定能否開奶

□    抗生素(必要時)

臨時醫囑:

□    心電監護

□    光療

□    換血前4小時起禁食

□    禁食後增加補液

□    置管醫囑

□    換血醫囑

□    鎮靜

□    血常規

□    血生化全套

□    血培養

長期醫囑:

□    根據患兒情況調整奶量

□    抗生素(必要時)

臨時醫囑:

□    心電監護

□    光療

□    監測膽紅素水平

□    血常規

□    血生化全套

□    血培養

主要護理

工作

□    注意黃疸變化情況

□    注意患兒生命體徵變化

□    光療相關護理

□    注意黃疸變化情況

□    注意患兒生命體徵變化

□    光療相關護理

病情變異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