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一副神經交叉吻術

口腔頜面部神經肌肉手術 神經交叉吻合術 手術 口腔科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3 分類

口腔科/口腔頜面部神經肌肉手術/神經交叉吻合

4 ICD編碼

04.7202

5 概述

最早記錄的面-副神經交叉吻合術是由Drobnik(1897)完成的。這種手術的特點和性質與面-舌下神經交叉吻合術基本一樣,只是手術遺留的功能障礙沒有後者明顯(圖10.7.2.2-1)。

6 適應

面-副神經交叉吻合術適用於:

1.陳舊性中樞面癱,或貝爾面癱面神經周圍支結構尚存在,面部表情肌尚未嚴重萎縮

2.手術損傷炎症所致面神經巖骨內段至頸面幹、顳面乾的損害或缺損,面部表情肌尚未嚴重萎縮

3.沒有其他腦神經損害。

7 禁忌症

陳舊性面癱面部表情肌已嚴重萎縮面神經周圍支已失去解剖結構,不能用於神經吻合

8 術前準備

1.詳細詢問病史,特別注重病損的時間。

2.詳細瞭解病人對手術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別是對犧牲舌下神經後遺症的顧慮,如暫時性半側舌癱。作必要和充分的解釋。

3.可選擇性作面部表情肌直接電刺激,以了解肌肉的功能狀態。

4.面部患側腮腺、頜下區手術常規備皮。

10 手術步驟

10.1 1.切口

切口設計可自耳垂前向下向後再彎向胸鎖乳突肌緣中段,長約7cm(圖10.7.2.2-2)。

10.2 2.翻瓣

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和頸闊肌,在腮腺嚼肌筋膜淺面向前翻起皮瓣。在胸鎖乳突肌表面若遇到頸外靜脈,可予以結紮切斷。

10.3 3.顯露面神經總幹

沿腮腺後緣和下緣與乳突和胸鎖乳突肌之間作鈍性分離,並將胸鎖乳突肌往後牽引(圖10.7.2.2-3),顯露二腹肌後腹。繼而在乳突尖之上方約1cm處,於二腹肌後腹與外耳道軟骨所成交角的分角線上向深部仔細地作鈍性分離。鈍性分離的方向要與面神經總幹走行一致,以免損傷面神經。一般在深度約1cm處(從乳突表面算起),即可找到面神經總幹(圖10.7.2.2-4)。在面神經總乾的淺面,可見耳後動脈斜行越過向後上方向走行,需結紮切斷之。向深部分離尋找面神經總干時,其深度絕不可超過莖突平面。此外,在手術過程中可見耳大神經橫過手術野,可切斷之。

10.4 4.分離面神經主幹及分支

沿總幹表面細心地鈍性分離並剪開腮腺組織,即可暴露顳面支和頸面支兩大主幹,再分別向遠心端小心解剖出各分支(圖10.7.2.2-5)。應該注意面神經分叉除常見的二叉型外,尚有三叉型、四叉型、五叉型以及幹線型等分叉類型,因此,解剖面神經時要小心從事,以免損傷面神經分支。還應指出,在正常情況下,面神經的外面有一層完整的神經膜,與腮腺並不粘連,也不難分離,但遇病理性粘連時,則分離困難,需特別小心

10.5 5.顯露副神經

舌骨平面向後牽開胸鎖乳突肌前緣,副神經常在該平面沿肌肉中軸線,從深面進入胸鎖乳突肌內。同時分出的斜方肌支,向後至該肌後緣中點稍上方穿出,斜向後下方,在斜方肌緣中、下1/3交界處進入斜方肌

10.6 6.神經轉位

副神經切斷部位有兩種轉位方法:①手術若擬採用副神經斜方肌分支以上段,則應沿胸鎖乳突肌肌支向中樞分離,經二腹肌後腹和莖突舌骨肌深面遊離足夠的長度,在胸鎖乳突肌神經門處切斷神經,向上轉位。必要時可將神經斷端穿過二腹肌後腹與莖突舌骨肌之間的間隙向面神經總幹靠近(圖10.7.2.2-6)。這種做法的缺點是造成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癱瘓。②若擬將副神經斜方肌支轉位,則應在副神經胸鎖乳突肌支的後方找到斜方肌支,沿其向周圍側解剖。爲了暴露清楚,可掀起胸鎖乳突肌後緣,在頸後三角的頸深筋膜淺層深面將斜方肌支遊離足夠的長度,然後用利刀切斷,將該神經中樞側斷端經胸鎖乳突肌後緣轉向面神經總幹。這種做法僅造成斜方肌癱瘓(圖10.7.2.2-7)。

10.7 7.吻合神經

副神經中樞側斷端與面神經總乾的周圍側斷端做吻合

10.8 8.關閉傷口

沖洗傷口,徹底止血,縫扎切開的腮腺組織,分層縫合頸闊肌、皮下組織皮膚,置半管引流條,加壓包紮。

11 中注意要點

副神經自頸靜脈孔出顱後伴隨頸內靜脈下降至舌骨平面。沿途兩者關係密切,約有2/3的人副神經走在頸內靜脈前面,1/3走在後面。當沿副神經胸鎖乳突肌支向中樞解剖時,應仔細將神經與頸內靜脈分離,切勿損傷靜脈

12 術後處理

面-副神經交叉吻合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加壓包紮維持7~10d,頸部適當限制活動,防止張力和神經再斷裂。

2.術後24~48h撤除引流條。

3.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4.可口服維生素B110mg,3/d;地巴唑3~10mg,3/d;肌內注射維生素B12100µg和維生素B650mg,1/d。促進神經再生,也可輔助使用神經生長因子

5.術後2周可輔以理療。

13 併發症

神經再斷裂:發生原因可有:①神經遊離不充分,吻合處有張力;②沖洗止血或探查止血時被拉斷;③頸部制動不佳,活動過多過劇等。除非術中及時發現,及時重新吻合,術後發生神經再斷裂一般不容易早期發現。半年至1年以後,因神經功能毫無恢復跡象再作探查,常爲時已晚。所以,應着重預防神經再斷裂的發生。預防辦法是:①充分遊離神經,使吻合處無張力;②舌下神經乾和降支中樞外膜肌肉的固定縫合要可靠;③沖洗止血要輕柔,關傷口前重點檢查神經吻合處;④術後頸部適當制動,限制活動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