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應龍麝香痔瘡膏

方劑 中藥學 藥物 去腐生肌 清熱燥溼 中醫學 活血消腫 消化系統中成藥 消化系統藥物 方劑學 中成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ǎ yìng lóng shè xiāng zhì chuāng gāo

2 英文參考

mayinglong shexiang zhichuang ointment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mayinglong shexiang zhichuang gao[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國家基本藥物

馬應龍麝香痔瘡膏有關的國家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信息

序號基本藥物目錄序號藥品名稱劑型規格單位零售指導價格類別備註
89175馬應龍麝香痔瘡膏軟膏劑10g(人工麝香人工牛黃9.3元中成藥部分*
89275馬應龍麝香痔瘡膏軟膏劑20g(人工麝香人工牛黃17.7元中成藥部分

注(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爲代表品。

2、表中代表劑型規格在備註欄中加註“△”的,該代表劑型規格及與其有明確差比價關係的相關規格的價格爲臨時價格。

注(中成藥部分):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劑型規格爲代表品。

2、表中備註欄加註“△”的劑型規格,及同劑型的其他規格爲臨時價格。

3、備註欄中標示用法用量的劑型規格,該劑型中其他規格的價格是基於相同用法用量,按《藥品差比價規則》計算的。

4、表中劑型欄中標註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馬應龍麝香痔瘡膏主要成分爲麝香牛黃珍珠爐甘石(煅)、硼砂冰片[1]。具有清熱燥溼,活血消腫,去腐生肌的功效。用於溼熱瘀阻所致的各類痔瘡肛裂,症見大便出血,或疼痛、有下墜感;亦用於肛周溼疹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載有馬應龍麝香痔瘡膏部頒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馬應龍麝香痔瘡膏藥典標準。

5 馬應龍麝香痔瘡膏的藥典標準

5.1 品名

馬應龍麝香痔瘡膏

Mayinglong Shexiang Zhichuang Gao

5.2 處方

人工麝香人工牛黃珍珠、煅爐甘石粉、硼砂冰片琥珀

5.3 製法

以上七味,分別粉碎成細粉,混勻。取凡士林785g及羊毛脂50g,加熱,濾過,放冷至約50℃,加人人工麝香等細粉,攪勻至半凝固狀,製成1000g,即得。

5.4 性狀

本品爲淺灰黃色或粉紅色的軟膏;氣香,有清涼感。

5.5 鑑別

(1)取本品2g,置具塞試管中,加三氯甲烷10ml,振搖使基質溶解,靜置,傾去上清液,取殘渣,揮幹溶劑,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則碎塊無色或淡綠色,半透明,有光澤,有的可見細密波狀紋理(珍珠)。

(2)取本品2g,加稀鹽酸5ml,置水浴上加熱5分鐘,冰浴冷卻,濾過,濾液加10%氫氧化鈉溶液6ml,搖勻,濾過,取濾液1ml,加稀鹽酸2ml和亞鐵氰化鉀試液2滴,即生成白色沉澱。

(3)取本品10g,加水5ml,置水浴上加熱使融化,攪勻,放冷,濾過,濾液加稀鹽酸使呈酸性,滴於薑黃試紙上,斑點變成棕紅色,放幹,斑點顏色變深,用氨試液溼潤,斑點即變爲藍黑色。

(4)取本品10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上加熱使融化,攪拌約5分鐘,在冰浴中冷卻片刻,取出,濾過,取濾液,置水浴上蒸乾至無冰片氣味殘渣乙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膽酸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醋酸(6:32:1: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5.6 檢查

應符合軟膏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R)。

5.7 含量測定

5.7.1 冰片

氣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E)測定。

5.7.1.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丁二酸乙二醇聚酯(DEGS)爲固定相,塗布濃度爲15%;柱溫爲105℃。取冰片對照品約40mg,置10ml量瓶中,加入水楊酸甲酯內標溶液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爲系統適用性試驗用溶液,取1μl注入氣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理論板數按水楊酸甲酯峯計算,應不低於2000;龍腦、異龍腦峯與水楊酸甲酯峯的分離度應符合要求。

5.7.1.2 校正因子測定

水楊酸甲酯適量,精密稱定,加環己烷乙酸乙酯(1:1)製成每1ml含3mg的溶液,作爲內標溶液。另取龍腦對照品20mg,精密稱定,置10ml量瓶中,加入內標溶液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吸取1μl,注入氣相色譜儀,計算校正因子。

5.7.1.3 測定法

取本品約1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內標溶液10ml,混勻,稱定重量,超聲處理15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環己烷乙酸乙酯(1:1)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吸取續濾液1μl,注入氣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1g含冰片龍腦(C10H18O)計,不得少於19mg。

5.7.2 爐甘石

取本品約2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加三氯甲烷20ml,振搖使溶散,移入分液漏斗中,用稀鹽酸強力振搖提取4次,每次10ml,合併稀鹽酸液,置50ml量瓶中,加稀鹽酸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10ml,置錐形瓶中,加入濃氨試液與氨一氯化銨緩衝液(pH 10.0)各10ml,搖勻,加磷酸氫二鈉試液10ml,振搖,濾過,錐形瓶與殘渣用氨一氯化銨緩衝液( pH10.0)—水(1:4)的混合溶液洗滌3次,每次10ml,合併洗液與濾液,加30%三乙醇胺溶液15ml與鉻黑T指示劑少量,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滴定液(0.05mol/L)滴至溶液由紫紅色變爲純藍色,即得。每1ml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液(0.05mol/l.)相當於氧化鋅(ZnO)4.069mg。

本品每1g含煅爐甘石粉以氧化鋅(ZnO)計,不得少於60.0mg。

5.8 功能與主治

清熱燥溼,活血消腫,去腐生肌。用於溼熱瘀阻所致的各類痔瘡肛裂,症見大便出血,或疼痛、有下墜感;亦用於肛周溼疹

5.9 用法與用量

外用,塗擦患處。

5.10 注意

孕婦慎用或遵醫囑。

5.11 貯藏

遮光,密閉。

5.12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6 馬應龍麝香痔瘡膏中藥部頒標準

6.1 拼音名

Mayinglong Shexiang Zhichuang Gao

6.2 標準編號

WS3-Bb-0006-95

6.3 處方

麝香     牛黃     珍珠     琥珀       硼砂     冰片     爐甘石

6.4 性狀

本品爲淺土黃色或粉紅色的軟膏;氣香,有清涼感。

6.5 鑑別

(1)取本品 2g,加溫熱乙醇5ml,攪拌5分鐘,濾過。取濾液1ml,置白瓷皿中,加1%香草醛硫酸溶液1~2滴,即顯紫色。

(2)取

6.6 鑑別

(1)項下濾取乙醇後的藥膏,加稀鹽酸5ml,置水浴上加熱5分鐘,放冷,濾過,濾液加10%氫氧化鈉溶液6ml,搖勻,濾過。取濾液1ml,加稀鹽酸2ml、亞鐵氰化鉀試液1~2滴,即生成白色沉澱。

(3)取本品 10g,加水5ml,置水浴上加熱使融化,攪勻,放冷,濾過,濾液加稀鹽酸使呈酸性,滴於薑黃試紙上,斑點變成棕紅色,放幹,斑點顏色變深,用氨試液溼潤,斑點即變爲藍黑色。

6.7 檢查

應符合軟膏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19頁)。

6.8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用於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溼疹等症。

6.9 用法與用量

外用適量,塗搽患處。

6.10 注意

孕婦慎用或遵醫囑。

6.11 貯藏

密閉,遮光

湖北省藥品檢驗所 起草

7 馬應龍麝香痔瘡膏藥品介紹

7.1 藥品名稱

馬應龍麝香痔瘡膏

7.2 藥品漢語拼音

Mayinglong Shexiang Zhichuang Gao

7.3 劑型

每支10g

7.4 性狀

馬應龍麝香痔瘡膏爲淺灰黃色或粉紅色的軟膏;氣香,有清涼感。

7.5 馬應龍麝香痔瘡膏的主要成份

人工麝香人工牛黃珍珠、煅爐甘石粉、硼砂冰片琥珀

7.6 馬應龍麝香痔瘡膏適應

清熱燥溼,活血消腫,去腐生肌。用於溼熱瘀阻所致的各類痔瘡肛裂,症見大便出血,或疼痛、有下墜感;亦用於肛周溼疹

7.7 馬應龍麝香痔瘡膏的用法用量

外用,塗擦患處。用於內痔混合痔時,將注入器套在藥膏管管口上,擰緊後,將注入器插入肛門內,擠入適量藥膏後,棄去注射器

7.8 注意事項

1.馬應龍麝香痔瘡膏爲外用藥,禁止內服。

2.用畢洗手,切勿接觸眼睛、口腔等黏膜處。

3.忌菸酒及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4.保持大便通暢。

5.孕婦慎用或遵醫囑。兒童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6.內痔出血過多或原因不明的便血應去醫院就診。

7.用藥3天症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8.對馬應龍麝香痔瘡膏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9.馬應龍麝香痔瘡膏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10.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1.請將馬應龍麝香痔瘡膏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7.9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7.10 備註

請仔細閱讀介紹並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