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方歌括》

清 陳念祖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吳茱萸湯

厥陰病乾嘔吐涎沫頭痛者主之。又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主之谷欲嘔者。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吳茱萸(一升洗。)人蔘(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歌曰升許吳萸三兩參。生薑六兩救寒侵。棗投十二中宮主。吐利頭疼煩躁尋。蔚按。少陰之髒。皆本陽明之水谷以資生。而復交會於中土。若上吐下利則中土大虛。中土少陰之氣而上交。則爲躁。甚則煩躁欲死。方用吳茱萸之大辛大溫以救欲絕之陽。佐人蔘之沖和以安中氣。姜、棗和胃以行四末。師於不治之證。不忍坐視。專求陽明。是得絕處逢生之妙。所以與通脈四逆湯白通加豬膽汁湯三方鼎時也。論雲。食谷欲嘔者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氣。爲厥陰專藥。然溫中散寒。又爲三陰並用之藥。而佐以人蔘、姜、棗。又爲胃陽衰敗之神方。昔賢所以有論方不論藥之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