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方歌括》

清 陳念祖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喻嘉言寓意草雲。王岵翁深知醫理。投劑鹹中肯綮。所以長年久世。然苦耳鳴。不樂對客。其左右侍從。誰能究心醫藥之事。前病獲安。競以爲人蔘之力。而卸禍者反得居功。謂其意中原欲用參。但不敢專主。姑進餘商榷。以示詳慎耳。於是善後之宜。一以諉之。曾不顧夫一誤再誤也。前所患虛風症。餘用甘寒藥二劑稍效。俄焉更醫而致危。不得已又召餘視之。雖用旋復代赭二劑迴天。然前此虛風本症。尚無暇於驅除。而主家及醫。其時方競誇人蔘之力。謂調理更宜倍用。無俟參酌。獨不思虛風醞釀日深。他日再求良治。不能及矣。餘向爲岵翁視病。言無不聽。獨患此大病。竟不樂與交談。且日來喜食羊肉河豚以召風。然亦不自由也。蓋風煽胃中。如轉丸之捷。食入易消。不得不借資於濃味。而不知胃中元氣。久從暗耗。設虛風止熄。即清薄之味尚不易化。況於肥甘乎。今之醫家。全不究病前病後消息。明語以虛風之證。竟不知虛風爲何物。奈何言醫耶。奈何言調攝耶。彼時餘適有浙遊。旋日復得重恙。召診時語餘雲。一病幾危。今幸稍可。但徹夜撰改本章不輟。神亂奈何。餘對曰。胃風久熾。津液幹槁。真火內燔。宜用知母一兩。人蔘甘草各一錢。日進二劑自安。衆議方中用參太少。且無補藥佐之。全無取義。竟置不用。連進參、術大劑不效。越三日。劑中人參竟加一兩。服後頃刻氣高不返而逝。按讀此案。以自知醫理。與平時心服之人。忽爲時醫蠱惑。侍從尼阻。竟至不能用而死。可知命之所定。非人力所能主也。嘉言既盡其道。可告無罪於王岵翁。而人言不足恤也。餘因之有感焉。天下事事後易爲智。大病一愈。邀功者議補議溫。紛紛不一。以致既愈之後。仍留遺患者有之。垂成忽敗者有之。夫大病自我愈之。而善後之計不復一商者。其故有二。一以勝任有人也。一以酬謝可免也。偷薄之風。適以殞命。堪發一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