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方歌括》

清 陳念祖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梔子豉湯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反覆顛倒。心中懊者。梔子(十四枚生用。擘。)香豉(四合綿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內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爲二服。溫進一服歌曰山梔香豉治何爲。煩惱難眠胸窒宜。十四枚梔四合豉。先梔後豉法煎奇。男元犀按。此湯舊本有得吐止後服等字。故相傳爲湧吐之方。高明如柯韻伯。亦因其說。惟張隱庵、張令韶極辨其訛。曰。瓜蒂散二條。本經必曰吐之。梔子湯六節。並不言一吐字。且吐下後虛煩。豈有復吐之理乎。此因瓜蒂散內。用香豉二合而誤傳之也。愚每用此方。服之不吐者多。亦或有時而吐。要之吐與不吐。皆藥力勝病之效也。其不吐者。所過者化。即雨露之用也。一服即吐者。戰則必勝。即雷霆之用也。方非吐劑。而病間有因吐而愈者。所以爲方之神妙。梔子色赤象心。味苦屬火。性寒導火熱之下行。豆形象腎。色黑入腎。製造爲豉。輕浮引水液之上升。陰陽和。水火濟。而煩熱懊結痛等證俱解矣。原本列於太陽。主解煩。非吐劑。而有時亦能湧吐也。韻伯移入陽明。只知爲吐劑泄陽明之煩熱。即此爲仁者見仁。知者見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