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氏傷寒金鏡錄》

元 杜本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第十·厥陰舌

(圖缺)舌見紅色。內有黑紋者。乃陰毒中於厥陰經。肝主筋。故舌見如絲之形也。用理中四逆湯治之。

【介按】既雲陰毒中於厥陰。其苔應當青滑。根據舊說。因肝屬風木之髒。主筋而色青故也。至於淡紫青筋舌。則淡紫帶青而溼潤。又絆青黑筋者。乃寒邪直中陰經也。必身涼而四肢厥冷。其脈沉緩或沉弦。可用四逆理中、等湯以溫之。如小腹痛甚者,宜回陽急救湯。(附子乾薑肉桂人蔘白朮茯苓半夏陳皮甘草五味子)治之。更須辨其舌之或幹、或潤。若舌不溼潤而乾枯者。乃是實熱之證。宜用寒涼之劑以治之。即梁特巖所謂“餘以爲凡舌色純紅兼顯黑絲。必非寒證。當是熱氣結於足少陰。宜用寒涼藥”者之候也。

四逆湯

附子(一枚生作八片)甘草(六錢二分半)乾薑(半兩炮)上咀。每服五錢。水一鍾。煎六分。不拘時溫服

【介按】方名四逆者。言其能治少陰中外皆寒。四肢之厥逆也。取姜附之辛熱。助陽以勝寒。因甘草得姜附。能鼓腎陽而溫中寒。有水中暖土之功。姜附得甘草,能通關節而走四肢。有逐陰回陽之力。俾陽氣外達。則四肢轉溫矣。

理中湯

人蔘甘草(炙)乾薑(炮)白朮(炒)服法如前。

【介按】此爲溫補中氣之要方也。王晉三曰。人蔘甘草。甘以和陰。白朮乾薑。辛以和陽。辛甘相輔以處中。則陰陽自然和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