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貫珠集》

清 尤怡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合病證治六條

太陽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主之。胸中爲陽之位。喘而胸滿者。病發於陽而盛於陽也。邪在陽則可汗。在陰則可下。此以陽邪盛於陽位。故不可下之以虛其裏。裏虛則邪且陷矣。而宜麻黃湯汗之以疏其表。表疏則邪自解矣。合病者。兩經同病。邪氣盛者。其傷必多。甚則遍及三陽也。太陽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太陽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傷寒之邪。在上則爲喘滿。入裏則爲下利。兩陽合病邪氣盛大。不特充斥於上。抑且浸淫於裏。故曰必自下利。其不下利者。則必上逆而嘔。晰而言之。合病下利者。裏氣得熱而下行也。不下利但嘔者。裏氣得熱而上行也。夫邪盛於外而之內者。仍當先治其邪。葛根湯合用桂枝麻黃而加葛根。所以解經中兩陽相合之邪。其不下利而但嘔者。則加半夏以下逆氣。而葛根解外。法所不易矣。

葛根湯

葛根(四兩)生薑(三兩切)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桂枝(二兩去皮)麻黃(三兩去節湯炮去黃汁焙乾稱)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餘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葛根加半夏湯

葛根湯內加半夏半升。洗。太陽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少陽表裏之間。視陽明爲較深。其熱氣尤易內侵。是以太陽少陽合病。亦自下利。而治法則不同矣。太陽陽明合病者。其邪近外。驅之使從外出爲易。太陽少陽合病者。其邪近裏。治之使從裏和爲易。故彼用葛根。而此與黃芩也。夫熱氣內淫。黃芩之苦。可以清之。腸胃得熱而不固。芍藥之酸。甘草之甘。可以固之。若嘔者。熱上逆也。故加半夏生薑。以散逆氣。而黃芩之清裏。亦法所不易矣。

黃芩湯

黃芩(三兩)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大棗(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黃芩湯內加半夏半升。生薑三兩。餘根據前法。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汗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此條叔和隸陽明篇中。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此條隸少陽篇中。三陽合病。視諸合病邪氣爲較大矣。而太陽之腑膀胱陽明之腑胃。少陽之腑膽。熱邪盛滿自經入腑。故腹滿身重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皆爲裏爲熱之徵也。夫裏而不表。故不可汗。汗之則津亡。胃燥而譫語。熱而不實。復不可下。下之則中傷氣竭。而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句。頂腹滿身重四句來。謂有腹滿身重等證而自汗出者。則雖三陽合病。而邪聚於陽明者較太陽爲多。故宜白虎湯清而解之。若不自汗出者。則太陽爲多。白虎不可與矣。脈浮大。上關上者。病盛於陽經。故脈亦盛於陽位也。但欲眠睡者。熱勝而神昏也。目合則汗者。膽熱則液泄也。此條蓋補上條之所未備。而熱之聚於少陽者。視太陽陽明較多矣。設求治法。豈白虎湯所能盡哉。

白虎湯

石膏(一斤)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粳米六合)上先煮石膏數十沸。再投藥米。米熟湯成。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