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蓼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īng xiāng liǎo

2 英文參考

Ludwigia prostrata Roxb.[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丁香蓼中藥名。見《中國藥用植物志》。又名水丁香水冬瓜丁子蓼田蓼草。爲柳葉菜科植物丁香蓼(拉丁名:Ludwigia prostrataRoxb.)的全草分佈長江以南各地。苦、辛,涼。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全草沒食子酸、訶子次酸三乙酯( Triethyl chebulate)。丁香蓼抑制痢疾桿菌細菌[1][1]本植物的根(丁香蓼根)亦供藥用。

4 拼音名

dīng xiāng liǎo

5 出處

《中國藥用植物志》

6 異名/別名

丁子蓼、紅豇豆、喇叭草(《中國藥用植物志》),水楊柳(《四川中藥志》),田蓼草紅麻草(《湖南藥物志》),銀仙草(《貴州草藥》),田痞草(《廣西藥用植物名錄》),水蓬砂(《貴州植物藥調查》),水硼砂(《貴州中草藥名錄》),水丁香(《全國中草藥彙編》)

7 丁香蓼藥材基原

丁香蓼柳葉菜科丁香蓼屬植物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Roxb.的全草。以全草入藥。

8 丁香蓼原植物形態

中藥大辭典》:“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Roxb.爲一年生草本,高40~60 cm。鬚根多數;幼苗平臥地上,或作傾臥狀,後抽莖直立或下部斜升,多分枝,有縱棱,略紅紫色。葉互生;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8 cm,寬1~2cm,全緣,上面有紫紅色斑點。花兩性,單生於葉腋,黃色,基部有小苞片2;萼筒與子房合生,萼片4,卵狀披針形;花瓣4;雄蕊4;子房下位,花柱短,柱頭頭狀。蒴果線狀四方形,略具4棱,稍帶紫色,成熟後室背不規則開裂;種子多數,細小,光滑,棕黃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2]

全國中草藥彙編》:“丁香蓼爲一年生草本,高20-50釐米,全株光滑無毛。莖基部平臥地上或斜升,節上多根,上部直立,有棱角,多分枝,被柔毛,秋後變紫色。單葉互生;柄短;葉片披針形,長4-7.5釐米,寬1-2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窄,全緣。秋季開黃色花,花1-2朵,腋生,無梗;花萼、花瓣均4-5裂,萼宿存,花瓣橢圓形,先端鈍圓,基部窄成短爪狀,早落;雄蕊與花瓣同數;子房下位,細長如花梗狀。蒴果條狀四棱形,直立或微彎,成熟時變爲綠紫色。4室,每室有種子1列。 ”

丁香蓼

丁香蓼(圖出《中藥大辭典》)

9 丁香蓼生境分佈

生於田間、水邊、溝畔溼處及沼澤地。分佈於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臺灣等地。

10 丁香蓼的採收與加工

中藥大辭典》:“9~11月結果時採收,切段,鮮用或曬乾。”[2]

全國中草藥彙編》:“夏、秋採集。曬乾備用。 ”

11 藥材丁香蓼

丁香蓼Herba Ludwigiae Prostratae 產於湖南、四川、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貴州等地。 [2]

11.1 性狀

全株較光滑。主根長圓錐形,多分枝。莖下部節上多須狀根;上部多分枝,有棱角約5條,暗紫色或棕綠色,易折斷,斷面灰白色,中空單葉互生,多皺縮,完整者展平後呈披針形,全緣,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長4~7 cm,寬1~2 cm。花1~2朵,腋生,無梗。花萼、花瓣均4裂,萼宿存,花瓣橢圓形,先端鈍圓。蒴果條狀四棱形,直立或彎曲,紫紅色,先端具宿萼。種子細小,光滑,棕黃色。氣微,味鹹,微苦。[2]

11.2 鑑別

[2]

(1)葉橫切面:上、下表皮均爲1列類長方形細胞組成,外被非腺毛及腺鱗。柵欄組織不通過中脈,海綿組織排列疏鬆。主脈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窄;木質部導管呈放射狀排列。主脈上、下表皮內側有數列厚角細胞薄壁細胞草酸鈣針晶、簇晶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5 ml,迴流30 min,冷卻,濾過。取濾液少許,滴於濾紙上,噴以0.1%溴酚藍的乙醇溶液,在藍色背景上顯黃色斑點(檢查有機酸)。取濾液1 ml,滴加1%三氯化鐵溶液1滴,顯藍黑色(檢查沒食子酸)。

12 丁香蓼的主要化學成分

本品含沒食子酸(gallic acid)和訶子次酸三乙酯(triethylchebulate)[3] .

13 丁香蓼的藥理作用

抑菌作用丁香蓼水提取物去除鞣質分離得到沒食子酸和訶子次酸三乙酯,體外抗菌驗證實對宋內、舒氏、鮑氏、志賀等痢疾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等有較好的抑菌作用[3] 。

14 丁香蓼性味

中藥大辭典》:“苦,寒。”[3]

《福建民間草藥》:“甘,平。”

《福建中草藥》:“微苦、辛,涼。”

《貴州草藥》:“性寒,味苦。”

全國中草藥彙編》:“苦,涼。”

15 丁香蓼的功效及主治

中藥大辭典》:“清熱解毒利尿通淋,化瘀止血。主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目赤腫痛溼熱瀉痢黃疸淋證水腫帶下吐血尿血便血疔腫疥瘡,跌打傷腫,外傷出血,蛇、蟲、狂犬咬傷。”[4]

《中國藥用植物志》:“治紅白痢疾。”

《福建民間草藥》:“利尿消脹。治水腫小便淋瀝。”

《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破血生新。治吐血黃疸,小兒水積及火疔。”

《湖南藥物志》:“治目翳,蛇蟲咬傷,外傷出血。”

《福建中草藥》:“治溼熱腹瀉。”

《貴州草藥》:“清熱止咳。治火咳。”

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解毒利溼消腫。主治腸炎痢疾傳染性肝炎,腎炎水腫膀胱炎白帶痔瘡;外用治癰癤疔瘡,蛇蟲咬傷。”

中醫大辭典》:“清熱解毒利尿消腫。1.治石淋白帶傳染性肝炎,腸炎痢疾腎炎水腫膀胱炎。煎服:15~30g。2.治目翳,煎水洗;癰疽,疔瘡,蛇、蟲咬傷,鮮品搗爛敷。”[4]

16 丁香蓼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 g;或泡酒。外用:搗敷。[4]

全國中草藥彙編》:“0.5~1兩,治痢疾,鮮品可用3~4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17 選方

17.1 治火咳

仙草12 g,水白菊花9g,煨水服。(《貴州草藥》)

17.2 急性喉炎

丁香蓼60 g,水煎後取湯分2份,1份調冰糖服,1份調醋含漱。(《福建藥物志》)

17.3 小便淋瀝

丁香蓼全草30 g,車前草15 g。衝開水燉1h,飯前服。日2次。(《福建民間草藥》)

17.4 水腫

丁香蓼全草30 g。酌加水煎,加些冰糖飯前服,日2次。(《福建民間草藥》)

17.5 治婦女帶下赤白,或色黃穢臭,頭暈目眩,肢軟足酸

丁香蓼全草45 g,白雞冠花30 g,加水2碗半,煎成1碗,去渣取汁小肚燉服。服藥期間,勿食富含蛋白質食物,如豆乾、豆腐、雞蛋、鴨蛋等;禁食辛酸物,如辣椒、酒、醋等。(《泉州本草》)

17.6 跌打損傷出血

丁香蓼30 g,蘇木15 g,桃仁6g,紅花6g,黃酒125 g,水煎前4藥,衝黃酒服。另用鮮丁香蓼葉搗爛敷患處。(《河南中草藥手冊》)

17.7 治狂犬咬傷

丁香蓼500 g,搗爛加酒60 ml,絞汁,服至嘔吐爲止。將渣調紅糖豆腐敷傷部。(《福建藥物志》)

18 臨牀報道

治療頑固性溼疹:用新鮮丁香蓼全草200 g,水3000 ml煎煮20 min後倒入盒中燻蒸患處,上覆蓋毛巾,隨溫度調節距離,避免燙傷,待水溫降至不燙手時再充分浸洗患部,約半小時,每日2次,病情特別頑固的可燻洗3~4次,一直燻洗到痊癒爲止。共治療10例。結果:治療3d後痊癒3例,5d後痊癒2例,7d後痊癒4例,10 d後痊癒1例[5] 。

19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3.
  2. ^ [2] 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中藥大辭典——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8.
  3. ^ [3] 劉立羣,等.中草藥,1986, 17(8):338.
  4. ^ [4] 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中藥大辭典——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9.
  5. ^ [5] 陳捷東. 福建中醫藥,1998, 29(2):31.

用到中藥丁香蓼的方劑

查看更多

用到中藥丁香蓼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