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木通

中藥材 通乳 清熱利溼 莖木類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huān mù tōng

2 英文參考

caulis clematidis armandi[朗道漢英字典]

armand clemat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aulis Clematis Armanoii(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armand clematis stem[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川木通中藥名,出自《中國藥物標本圖影》[1]。爲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 或繡球藤Clematis montana Buch. -Ham. 的乾燥藤莖[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Caulis Clematis Armanoi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armand clematis stem(《中醫藥學名詞(2004)》)

7 來源及產地

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rmtis arnmdi Franch.或繡球藤C.montana Buch. -Ham的莖藤。主產四川、貴州等地[2]

8 性味歸經

淡、微苦,微寒。入心、小腸經[2]

9 功能主治

清熱利水,活血,通乳。治水腫小便不利溼熱癃閉熱淋,婦女經閉乳汁不通[2]

10 用法用量

煎服:3~9g[2]

11 使用注意

孕婦忌服[2]

12 化學成分

繡球藤皁苷、無羈萜、香樹脂醇及皁苷等[2]

13 川木通的藥典標準

13.1 品名

川木通

Ghuanmutong

CLEMATIDIS ARMANDII CAULIS

13.2 來源

本品爲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或繡球藤Clematis montana Buch.-Ham.的乾燥藤莖。春、秋二季採收,除去粗皮,曬乾,或趁鮮切薄片曬乾

13.3 性狀

本品呈長圓柱形,略擔曲,長50~l00cm,直徑2~3.5cm。表面黃棕色或黃褐色,有縱向凹溝及棱線;節處多膨大,有葉痕及側枝痕。殘存皮部易撕裂。質堅硬,不易折斷。切片厚2~4mm,邊緣不整齊,殘存皮部黃棕色,木部淺黃棕色或淺黃色,有黃白色放射狀紋理及裂隙,其間佈滿導管孔,髓部較小,類白色或黃棕色,偶有奎腔。氣微,味淡。

13.4 鑑別

(1)本品粉末黃白色至黃褐色。纖維甚多,木纖維長梭形,末端尖狹,直徑17~43μm,壁厚,木化,壁孔明顯;韌皮纖維長梭形,直徑18~60μm,壁厚,木化、胞腔常狹小。導管爲具緣紋孔導管和網紋導管,直徑39~190μm。石細胞類長方形、梭形或類三角形,壁厚而木化,孔溝及紋孔明顯。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25ml,加熱迴流l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甲醇5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川木通照藥材0. 5g,同法制成對照藥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石油醚( 60~90℃)一甲酸乙酯甲酸(6:2:0.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務別置日光和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或熒光斑點。

13.5 檢查

13.5.1 水分

不得過12.0%(附錄ⅨH第一法)。

13.5.2 灰分

不得過3.0%(附錄ⅨK)。

13.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75%乙醇溶劑,不得少於4.0%。

13.7 川木通飲片

13.7.1 炮製

切片者,略泡,潤透,切厚片,乾燥

本品呈類圓形厚片。切面邊緣不整齊,殘存皮部黃棕色,木部淺黃棕色或淺黃色,有黃白色放射狀紋理及裂隙,其間密佈細孔狀導管,髓部較小,類白色或黃棕色,偶有空腔。氣微,味淡。

13.7.2 鑑別、檢查、浸出物

藥材

13.7.3 性味歸經

苦,寒。歸心、小腸膀胱經

13.7.4 功能與主治

利尿通淋清心除煩,通經下乳。用於淋證水腫心煩尿赤,口舌生瘡,經閉乳少溼熱痹痛。

13.7.5 用法與用量

3~6g。

13.7.6 貯藏

通風乾燥處,防潮。

13.8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9.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