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葉散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ǎi yè sǎn

2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三:柏葉散

2.1 處方

柏葉45克(微炙)續斷45克 芎藭45克 禹餘糧75克(燒,醋淬七遍)艾葉30克(微炒)阿膠30克(搗碎,炒令黃燥)赤石脂30克 牡蠣30克(燒爲粉)地榆30克(銼)生乾地黃30克(銼)當歸45克(銼,微炒)鹿茸30克(去毛,塗酥,炙微黃)龜甲45克(塗酥,炙令黃)鱉甲45克(塗酥,炙令黃)

2.2 製法

上藥搗細羅爲散。

2.3 功能主治

治婦人崩中漏下,不問年月遠近

2.4 用法用量

每次6克,空腹時以粥飲調下。

2.5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三

3 外科方外奇方》卷四:柏葉散

3.1 處方

石柏末4.5克 輕粉3克 雄黃3克 青黛6克 滑石3克 寒水石(煅)6克 銀硃4.5克辰砂15克 鉛粉6克 側柏葉末3克

3.2 製法

共爲細末。

3.3 功能主治

天皰瘡

3.4 用法用量

絲瓜葉汁調塗。

3.5 摘錄

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4 聖濟總錄》卷六十九:柏葉散

4.1 處方

柏葉(焙)1兩,蒲黃1兩,木香半兩,烏魚骨(去甲,炙)半兩,棕皮半兩,當歸(洗,切,焙)半兩,婦人油發(與棕皮2味燒灰)半兩,阿膠(炙燥)1兩。

4.2 製法

上爲細散。

4.3 功能主治

吐血後,胸中痞,口乾

4.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用糯米粥飲入地黃汁少許,暖令溫調下,不拘時候服。

4.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六十九

5 普濟方》卷二一二:柏葉散

5.1 處方

柏葉2兩,地榆1兩(銼)。

5.2 製法

上爲散。

5.3 功能主治

血痢小腸結痛不可忍。

5.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5.5 摘錄

普濟方》卷二一二

6 產寶諸方》:柏葉散

6.1 處方

柏葉不拘多少(瓦上焙乾)。

6.2 製法

上爲末。

6.3 功能主治

血崩不止;憂恚吐血煩滿少氣胸中疼痛者。

6.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米飲調下。

6.5 摘錄

產寶諸方

7 《雞峯》卷十七:柏葉散

7.1 處方

柏葉3分,阿膠半兩,當歸半兩,熟地黃半兩,赤芍半兩,牡蠣半兩。

7.2 製法

上爲細末。

7.3 功能主治

婦人赤白帶下,腹內痛,四肢煩疼,不欲飲食。日漸羸瘦。

7.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米飲調下,不拘時候。

7.5 摘錄

《雞峯》卷十七

8 《聖惠》卷七十三:柏葉散

8.1 處方

柏葉1兩半(微炙),續斷1兩半,芎1兩半,禹餘糧2兩半(燒,醋淬7遍),艾葉1兩(微炒),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赤石脂1兩,牡蠣1兩(燒爲粉),地榆1兩(銼),生乾地黃1兩(銼),當歸1兩半(銼,微炒),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微黃),龜甲1兩半(塗酥炙令黃),鱉甲1兩半(塗酥炙令黃)。

8.2 製法

上爲細散。

8.3 功能主治

婦人元氣虛弱,崩中漏下面色萎黃消瘦乏力,腹中疼痛,不思飲食,亦治白帶

8.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粥飲調下。

8.5 摘錄

《聖惠》卷七十三

9 《聖惠》卷五十八:柏葉散

9.1 處方

柏葉2兩(微炙),黃芩2兩,車前子2兩,甘草2兩(炙微赤,銼),阿膠2兩(搗碎,炒令黃燥)。

9.2 製法

上爲粗散。

9.3 功能主治

小便出血,心神煩熱口乾,眠臥不安

9.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生地黃半兩,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9.5 摘錄

《聖惠》卷五十八

10 《聖惠》卷十一:柏葉散

10.1 處方

青柏葉1兩,生乾地黃1兩,阿膠1分(搗碎,炒令黃)。

10.2 製法

上爲末。

10.3 功能主治

傷寒吐血不止。

10.4 用法用量

以水1大盞半,煎至1盞,去滓,別攪馬通汁1合,相和,更煎1-2沸,分溫3服,不拘時候。

10.5 摘錄

《聖惠》卷十一

11 聖濟總錄》卷一五三:柏葉散

11.1 處方

側柏葉3分,芍藥3分,艾3分,熟乾地黃(焙)1兩,禹餘糧(醋淬)1兩,麒麟竭1兩,當歸(銼,焙)3分,牛角(角思)(炙)3分。

11.2 製法

上爲細末,研勻。

11.3 功能主治

婦人傷中血下兼帶,或白或赤,臍下痛

11.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生薑米飲調下。

11.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五三

12 普濟方》卷一八八引《澹寮方》

12.1 方名

柏葉散

12.2 組成

側柏葉(蒸乾)1兩,人蔘1兩(焙乾)。

12.3 主治

吐血下血,其證因內損,或因酒食勞損,或心肺脈破,血氣妄行,血如湧泉,口鼻俱出,須臾不救。

12.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入飛羅面2錢,新汲水調如稀糊,啜服。

12.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13 醫略六書》卷二十五

13.1 方名

柏葉散

13.2 組成

柏葉3兩,大黃1兩,黃芩1兩。

13.3 主治

髒毒,脈盛者。

13.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米飲調下。

13.5 製備方法

上爲散。

13.6 各家論述

熱蘊於中,不能輸化,而有傷髒氣,故下血紫黑,乃爲髒毒焉。柏葉芳香,力能醒脾開胃,專主涼血止血黃芩苦寒,性善寬腸清肺,專解膈熱移熱;大黃盪滌蘊熱,以解熱毒。使毒化熱解,則髒氣清和,而血室完固,安有下血紫黑爲髒毒之患乎?此解毒之劑,爲髒毒下血之專方。

14 御藥院方》卷八

14.1 方名

柏葉散

14.2 組成

側柏葉4兩,何首烏2兩,地骨皮2兩,白芷2兩。

14.3 功效

榮養髭鬚。

14.4 用法用量

每用半兩,入生薑10片,水1大碗,煎5-7沸,去滓,淋洗髭鬚,臨睡用。

14.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5 《本事》卷三

15.1 方名

柏葉散

15.2 組成

柏葉半兩,麻黃(去根節)半兩,山梔子(去皮)半兩,枳殼(去瓤,銼,麩炒)半兩,羌活去蘆)半兩,羊肝石半兩,白蒺藜(炒去角)半兩,升麻半兩,子芩(去皮)半兩,防風(去釵股)半兩,牛蒡子(隔紙炒)半兩,荊芥穗半兩,茺蔚子半兩,大黃(溼紙裹,甑上蒸)半兩,苦蔘1兩,烏蛇1條(酒浸,去皮骨,焙乾)。

15.3 主治

癘風。

15.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溫水調下,1日7-8服。

15.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15.6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柏葉氣味苦辛微寒,入足太陰麻黃氣味辛溫而散,入足太陽山梔子氣味苦寒,入手太陰少陰枳殼氣味苦寒,入脾;羌活氣味辛溫,能行水,入足太陽羊肝氣味淡平,入足少陽厥陰,能解藥毒白蒺藜氣味甘辛溫,入足厥陰,能明目升麻氣味苦辛微溫而散,入足陽明子芩氣味苦寒,入手太陰防風氣味辛甘平,入足太陽牛蒡子氣味苦辛平微寒,入手太陰荊芥氣味辛溫,入足厥陰茺蔚子氣味辛甘微溫,入手足厥陰大黃氣味苦寒,入手足陽明苦蔘氣味苦寒,入手足少陰烏蛇氣味甘平,善能治風,入足少陽厥陰。此治癘風之方也。血分中熱氣阻痹脈絡,不主流行,必成疥癬,久則延爲癘風。故用涼血藥兼以疏風。古人有云: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也。

16 聖濟總錄》卷一五二

16.1 方名

柏葉散

16.2 組成

柏葉(炙黃)2兩,芎1兩,芍藥1兩,白芷1兩,乾薑(炮)1兩,牡丹去心)1兩,當歸(焙)半兩。

16.3 主治

婦人帶下腹痛

16.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食前溫酒調下。

16.5 製備方法

上爲散。

17 《聖惠》卷三十八

17.1 方名

柏葉散

17.2 組成

柏葉1兩,黃芩1兩,桂心1兩,阿膠(搗碎,炒令黃燥)1兩,甘草半兩(銼,生用),熟乾地黃1兩。

17.3 主治

虛損小便出血

17.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2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溫頻服

17.5 製備方法

上爲散。

18 《聖惠》卷六十五

18.1 方名

柏葉散

18.2 組成

寒食收柏葉(燒灰)1斤,露蜂窠半兩(微炙),蜣螂5個(燒灰),密陀僧半兩,膩粉1錢,石灰1錢。

18.3 主治

一切久惡瘡不愈。

18.4 用法用量

濃煎漿水,淋洗瘡後,用雞子清調貼之。

18.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散。

18.6 附註

方中石灰用量原缺,據《普濟方》補。

19 外科正宗》卷四

19.1 方名

柏葉散

19.2 組成

側柏葉(炒黃,爲末)5錢,蚯蚓糞(韭菜田內者佳)5錢,黃柏5錢,大黃5錢,赤豆3錢,輕粉3錢。

19.3 主治

三焦火甚,致生火丹,作癢或作痛,延及遍身。

19.4 用法用量

新汲水調搽。

19.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19.6 附註

《金鑑》有雄黃,或用香油調搽,主治纏腰火丹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