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內後側軟組織鬆解術 2013年01月0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手術名稱

足內後側軟組織鬆解術

英文名

posteromedial release of foot(turco procedure)

分類

骨科/先天性畸形手術/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手術治療

ICD編碼

83.8402

概述

足內後側軟組織鬆解術用於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手術治療。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19.1.2-1,3.19.1.2-2)。

適應症

足內後側軟組織鬆解術適用於:

1.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經系列石膏矯形,仍有後足內翻、蹠屈畸形者。

2.病人年齡介於6~12個月者。

麻醉和體位

全身麻醉和俯臥位。患側大腿近端扎充氣止血帶。

手術步驟

1.切口

以內踝爲中心做L形切口。起自第1蹠骨基底,沿足內側緣向後延長至跟腱前緣,再沿跟腱前緣向內踝上方延伸5~7cm(圖3.19.1.2-3)。

2.顯露脛後肌腱、𧿹長及趾長屈肌腱和血管神經束

切開皮膚及深筋膜,先遊離脛後肌腱、𧿹長及趾長屈肌腱,再將脛後血管神經束分離後牽開保護,並於其後側顯露跟腱。繼之,切開𧿹長及趾長屈肌腱鞘,追朔至足蹠側,切開享氏結節(Knot of Henry)即約束𧿹長屈肌腱與趾長屈肌腱交叉部的纖維束。於其深面切斷跟舟蹠側韌帶(Spring Ligament),並將𧿹短展肌從其跟骨止點處剝離鬆解(圖3.19.1.2-4A、B、C)。

3.足後側軟組織鬆解

將跟腱Z形切斷,其內側支在跟骨止點處切斷,而外側部分於肌肉肌腱移行處切斷。接着,把𧿹長及趾長屈肌腱和血管神經束牽向前方,顯露踝關節和距下關節的後側,在直視下切斷踝關節後關節囊和距下關節後側關節囊。然後,尋找並切斷距腓後韌帶和跟腓韌帶,使後側攣縮的軟組織徹底鬆解(圖3.19.1.2-5)。

4.足內側軟組織鬆解

於切口內側把血管神經束牽向後方,在內踝上方Z形切斷脛後肌腱,並沿此肌腱遠端找到舟骨結節。尋找、切斷三角韌帶的脛舟部,切開距舟韌帶及其關節囊,並將位於舟骨背側內緣和骰骨外緣分支韌帶切斷。再於跟骨載距突處切斷脛後肌腱的附着纖維及跟舟蹠側韌帶的起點。然後,將足外翻,切斷三角韌帶的淺層結構和跟骨與距骨間韌帶,但務必要保留三角韌帶深層的脛距韌帶,以維持踝關節的穩定性(圖3.19.1.2-6)。

5.復位與內固定

當完成足內後側軟組織鬆解後,將向內下移位的舟骨推向距骨頭的正前方,並恢復距跟和舟跟關節的正常關係。特別要注意矯正跟骨的內翻和內旋畸形。繼之,用1枚細克氏針經皮將第1蹠骨幹、第1楔骨、舟骨和距骨進行軸向固定,其針尾外露於第1蹠骨背側皮膚。用另一枚克氏針將距骨和跟骨縱向固定,其針尾外露於足跟皮膚,並注意克氏針近端不要進入踝關節,即應在距骨上關節面之下方。然後,放鬆止血帶,徹底止血後,先縫合Z形切斷的脛後肌腱和跟腱,再分層縫合皮膚切口(圖3.19.1.2-7)。

術中注意要點

1.強調細緻操作,不要損傷跗骨軟骨及其關節面,特別是各跗骨均由骨骺軟骨包繞或尚未出現二次骨化中心。因此,在辨認清楚各跗骨及其關節之後,再逐一切斷攣縮的韌帶及關節囊。採用剪刀鬆解,可減少損傷。

2.在做足內側軟組織鬆解時,首先要保護血管神經束,並保留三角韌帶的深層結構即脛距韌帶的完整。一旦不慎切斷脛距韌帶,應該仔細縫合,否則,將造成踝關節不穩定。

術後處理

1.應用長腿石膏固定,維持膝關節輕度屈曲和足背伸中立位。

2.術後3周更換長腿石膏,在增加足背伸幅度的情況下再固定3周。

3.術後6周拆除縫線和克氏針,再用石膏將足固定在畸形完全矯正的位置上。直至術後4個月時,去除石膏外固定,但夜間需用Denis Browne夾板維持足的中立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