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肝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醫學入門》卷八

方名

豬肝丸

組成

豶豬肝1具,巴豆50粒。

主治

一切癥瘕病刺痛,數年不愈者。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熱酒送下。

製備方法

將巴豆紮在肝內,以醋3碗,慢火熬令爛熟,去巴豆,搗爛,入三棱末,爲丸,如梧桐子大。

《千金》卷十五

方名

豬肝丸

組成

豬肝1斤(熬令幹),黃連2兩,烏梅肉2兩,阿膠2兩,胡粉7棋子。

主治

下痢腸滑,飲食及服藥俱完出。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酒送下,每日3次。亦可爲散,每服方寸匕。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豬肉補陽而肝藏淫火,食之能令病發,惟血病用爲嚮導。此治下痢腸滑,必是瘀血積阻,脾失健運,所以藥食完出。故用豬肝熬枯以攻滯血,黃連以堅腸胃,阿膠以滋營血,烏梅以斂津液,胡粉以鎮濁惡,同豬肝速趨下行,而脾胃康復,運化不失其常矣。學者不可以豬肝敗血之品反爲治痢之用而致諤諤也。

《聖濟總錄》卷八十七

方名

豬肝丸

組成

豶豬肝2具(細切如柳葉),甘草15兩(生,搗末)。

主治

急勞瘦瘁,日晚即寒熱,驚悸不寧,常若煩渴。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漸加至30丸,空心米飲送下。

製備方法

手鐺中布豬肝一重,即摻甘草末一重,以盡爲度;取童子小便5升,文武火煮小便盡,爲細末,爲丸如梧桐子大。

《證類本草》卷十八引《食醫心鑑》

方名

豬肝丸

組成

豬肝1斤(薄切,於瓦上曬令熟幹)。

主治

脾胃氣虛,食則嘔出。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飲送下,1日5次。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煮白粥,布絞取汁和,衆手爲丸,如梧桐子大。

附註

本方煮粥服,名“豬肝粥”(見《聖濟總錄》卷一八九)。

《聖濟總錄》卷八十六

方名

豬肝丸

組成

豬肝1具(去膜,切,以米醋2鬥煮令極爛),柴胡(去苗)2兩,澤瀉2兩,檳榔(銼)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熟乾地黃(焙)2兩,當歸(炙,銼)2兩,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1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令黃,研)1兩,蒺藜子(炒去角)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木香1兩,秦艽(去苗土)1兩,桂(去粗皮)1兩,蕪荑仁(炒)1兩,乾薑(炮)1兩,黃連(去須,炒)1兩。

主治

腎虛勞氣,腰胯疼痛,腳膝無力,耳中虛鳴,夜多小便,飲食減少:女人血勞,面色萎黃,心腹刺痛,經脈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空心溫酒送下。

製備方法

上17味,除肝外,搗羅爲末;取肝火砂盆內研爛,同藥末入臼內搗,滴餘醋並熟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濟總錄》卷七十七

方名

豬肝丸

組成

豶豬肝1具(去筋膜,切作柳葉片,以醋1升,煎醋令盡),大蒜(煮令熟,去殼,研)2兩,烏梅肉(炒幹)1兩,桂(去粗皮)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令紫)2兩,乾薑(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訶黎勒(煨,去核)1兩,黃連(去須,炒)2兩,當歸(切,焙)1兩。

主治

冷勞氣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熱麪湯送下,日午再服。

製備方法

上10味,除豬肝、蒜外,搗羅爲末,將豬肝與蒜細研如麪糊,入藥和勻,搗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惠》卷五十九

方名

豬肝丸

組成

豬肝1大葉(以醋煮令爛,研如糊),烏梅肉1兩(微炒),乾薑1兩(炮裂,銼),甘草1分(炙微赤,銼),赤豆蔻1兩(去皮),當歸1兩(銼,微炒),蓽茇1兩,訶黎勒1兩(煨,用皮),桂心半兩,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肉豆蔻1兩(去殼)。

主治

痢後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豬肝和搗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