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毒流注 2017年06月25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定義

餘毒流注(deep multiple abscess due to remnant toxin)是指餘毒不盡,毒邪走散,以瘡瘍伴有轉移性膿腫,寒戰高熱,甚至有神昏譫語等全身症狀的多發性膿腫[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關於流注

流注(deep multiple abscess)爲病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97.。見《仙傳外科集驗方》。又名馬瘼[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97.。是指以好發於肌肉深部,漫腫疼痛,皮色如常,此處未愈,他處又發爲主要表現的多發性膿腫[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其特點是漫腫疼痛,皮色正常,好發於四肢、軀幹肌肉豐厚之深處,並有此處未愈他處又起的特點。

《紗科真詮》:“流注發無定處,漫腫不紅,連接三四處。”

《諸病源候論·流注候》:“人體虛受邪氣,邪氣隨血而行,或淫突皮膚,去來擊痛,遊走無有常所。”

流注相當於西醫的膿血癥、肌肉深部膿腫。

流注因病因、發病原因及病情不同,而有許多病名,如發於夏秋之間的稱暑溼流注;由於疔、癤後引起的,稱餘毒流注;產後惡露停滯或跌撲損傷而引起的,稱瘀血流注;僅發於髂窩部的,稱髂窩流注。但其病機、證治基本相似。

詳見流注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