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花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得效》卷九

組成

大巴豆2-7粒(去殼),葶藶子、大黃、桂枝、芫花、杏仁各等分。

功效

消水腫。

主治

腫滿。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溫酒吞下。五更早喫,下水大效。

製備方法

上爲末,米糊爲丸。

《聖惠》卷四十三

組成

芫花半兩(醋拌,炒令幹),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甘遂半兩(煨令微黃),黃芩1兩,白朮1兩。

主治

心腹鼓脹,腸胃祕結,喘促,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水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外臺》卷七引《古今錄驗》

別名

消化丸

組成

芫花1兩(熬),大黃2兩,葶藶子(熬)2兩,甘遂2兩,黃芩2兩,巴豆40枚(去心皮,熬,別研),消石1兩(一方無消石)。

主治

腹脹心滿,腸胃結食不消化,嘔逆頭痛,手足煩疼。

用法用量

每服2丸,食前服,日2次。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用藥禁忌

忌野豬肉、蘆筍等。

《聖惠》卷五十

組成

芫花1兩(醋拌,炒令幹),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桂心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桔梗1兩(去蘆頭)。

主治

膈氣,痰結痞塞,心胸壅悶。

用法用量

每服2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小豆大。

《聖惠》卷四十八

組成

芫花1兩(醋拌,炒令幹),椒目1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細辛1兩,桔梗半兩(去蘆頭),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赤芍藥1兩,赤茯苓1兩,桂心1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木香1兩。

主治

寒疝積聚動搖,大者如鱉,小者如杯,乍來乍去,在於胃管,大腸不通,風寒則腹鳴,心下寒氣上搶,胸脅支滿。

用法用量

每服7丸,以溫酒送下,日3次。當下如泥,其病即愈。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本事》卷三

組成

芫花(醋制幹)1兩,乾漆(炒令煙盡)半兩,狼牙根半兩,桔梗(炒黃)半兩,藜蘆(炒)半兩,檳榔半兩,巴豆10個(炒微黑黃)。

功效

常服化痰,消堅,殺蟲。

主治

積聚停飲,痰水生蟲,久則成反胃,及變爲胃癰。

用法用量

每服2-3丸,加至5-7丸,食前薑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醋糊爲丸,如赤豆大。

用藥禁忌

禁酒即易治,不禁無益也。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芫花氣味鹹辛溫,入手、足太陽,善能行水;乾漆氣味辛溫,入足厥陰,降而行血;狼牙根氣味苦辛寒,入足少陽、厥陰,善能殺蟲;桔梗氣味苦辛平,入手太陰,爲諸藥之舟楫;藜蘆氣味辛溫,入手陽明,能行積滯;檳榔氣味辛溫,入足太陰、太陽,能下氣消積;巴豆氣味辛熱,有毒,入手足陽明、足大陰,此積聚痰飲,久而不去,甚至生蟲、反胃,胃變爲癰,非有毒、行血下氣、攻堅消積之藥不能掃除沉痼也。

附註

方中乾漆,《準繩·類方》作牛膝。

《聖惠》卷七十一

組成

芫花1兩,大戟1兩,甘遂1兩,木香半兩(別搗羅,爲末),巴豆1兩(去皮心,紙裹壓去油,研)。

主治

婦人癥痞,心腹脹硬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丸,空心以生薑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藥先以芫花等四味搗碎,用米醋1大盞,煮令幹,爲細末,研入巴豆,以醋煮麪糊爲丸,如綠豆大。

《奇效良方》卷四十

組成

芫花(醋浸,瓦炒7次)7分,牽牛(半生半炒)7分。

主治

女人脾元虛憊,水氣腫滿。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相虛實,五更初用茶清嚥下。天明其水即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醋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用藥禁忌

忌生鹽、油醬、豉面、醋、羊、鵝等毒食生冷。只可食精肉,如欲食鹽,炒鹽食之,以少爲貴,不食尤好。服藥之時須忌甘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