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胞 2017年11月13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眼胞見《脈經》。即眼瞼[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6.

眼瞼中醫稱爲胞瞼[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82.、眼瞼、眼胞(《脈經》)、目睥、目胞(《張氏醫通》卷八),是眼的最外部分,包括上瞼(又稱上胞、上睥)和下瞼(又稱下胞、下睥),有保護眼球的作用[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見《祕傳眼科龍木論》。《銀海精微》捲上:“胞者,上胞也,瞼者,下瞼也。”故又稱上胞、下瞼。

眼胞爲位於眼眶前部,覆蓋於眼球表面的軟組織。分上、下兩部分,有保護眼球的作用。上、下眼瞼間的裂隙稱瞼裂。正常睜眼時,上瞼緣可達角膜上緣下2毫米。上下眼瞼相連處爲眥。靠近鼻側爲內眥,靠近顳側爲外眥。內眥處有肉狀隆起爲淚阜;淚阜周圍的淺窩爲淚湖;淚阜外側有一淡紅色縱行皺褶,稱半月皺襞。眼瞼的邊緣稱瞼緣,瞼緣前脣有2~3行排列整齊的睫毛,後脣有瞼板腺開口,前、後脣之間稱脣間線或灰白線。

眼胞與臟腑的關係

眼瞼內應於脾,爲五輪中之肉輪,脾胃又相爲表裏,故《張氏醫通》卷八:“上下胞,其上屬脾,而下屬胃。”因此,眼瞼疾病常與脾胃有關。

眼胞的組織結構及生理功能

眼胞的組織結構由外向內分爲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瞼板、瞼結膜五層。

(一)皮膚:爲全身皮膚最薄處,血管分佈豐富,易形成皺褶。

(二)皮下組織:爲疏鬆的結締組織和少量脂肪,有炎症和外傷時,易發生水腫和瘀血。

(三)肌肉:主要有兩種肌肉,一是眼輪匝肌,其肌纖維與瞼緣基本平行,專司閉眼,由面神經支配;一是提上瞼肌,起源於眶尖的總腱環,沿眶上壁向前至眶緣呈扇形伸展,一部分止於瞼板上緣,一部分穿過眼輪匝肌止於上瞼皮膚,具有提瞼作用,受動眼神經支配。

(四)瞼板:爲緻密的結締組織,質硬似軟骨,是眼瞼的支架。瞼板內外兩端各連一帶狀結締組織,即內、外眥韌帶。瞼板內有垂直排列的瞼板腺,開口於瞼緣,它分泌脂質,構成淚膜的最表層,它可穩定淚膜並阻止水分的蒸發,且有對眼表面起潤滑及防止淚液外溢的作用。

(五)瞼結膜:是緊貼在瞼板後面的粘膜組織,不能移動,透明而光滑,有清晰的微細血管分佈。在瞼緣內2毫米處,有一與瞼緣平行的淺溝,稱瞼板下溝,是異物最易存留的地方。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