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涎散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儒門事親》卷十二:稀涎散

處方

豬牙皁角(不蛀者,去皮、弦)30克(炙用)綠礬 藜蘆各15克

製法

上爲細末。

功能主治

湧吐頑痰。治膈實中滿,痰厥失音,牙關緊閉,如喪神守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或3~6克,用漿水調下。牙關不開者,斡開牙關灌之。

摘錄

《儒門事親》卷十二

《證治準繩·類方》卷一:稀涎散

處方

江子仁6粒(每粒分作二半)牙皁9克(切片)明礬30克

製法

上藥先將礬化開,再入另二味,攪勻待礬枯爲末。

功能主治

治中風不語,牙關緊閉,單蛾雙蛾。

用法用量

每用0.9克吹入。痰涎壅盛者,用1.5克,燈心湯送下。

摘錄

《證治準繩·類方》卷一

《痘疹仁端錄》卷九

方名

稀涎散

組成

款冬花5錢,杏仁5錢,瓜蔞5錢,麥冬5錢。

主治

痘至8-9日,毒存陽明,口內鎖緊,疼痛難嚥。

用法用量

用梨汁煎膏,加乳蜜緊煎數沸。先用薄荷湯漱口,後服此藥,時服幾匙。

附註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稀涎膏”。

《治痘全書》卷十四

方名

稀涎散

組成

山豆根、薄荷、熊膽、茶芽。

主治

口瘡。痘至七八朝,咽喉緊鎖疼痛;痘瘡靨不收。

附註

《痘疹仁端錄》本方用法:先將薄荷洗口,爲末吹。

《醫方類聚》卷二十引《濟生續方》

方名

稀涎散

組成

半夏14枚(大者,生,切片),豬牙皁角1條(炙)。

主治

中風痰涎壅閉,或寒熱結胸,或中溼腫滿。

用法用量

上作1服,水2盞,煎1盞,去滓,加薑汁少許,溫服。不能咽,徐徐灌之。

各家論述

《醫門法律》:此以半夏治痰涎,牙皁治風,比而成方。蓋因其無形之風挾有形之痰,膠結不解,用此二物,俾涎散而風出也。

附註

本方按劑型當作“稀涎湯”。

《醫統》卷四十三

方名

稀涎散

組成

牙皁(炙,去皮弦)1錢,藜蘆5分。

功效

吐頑痰。

用法用量

每服5分或1-2錢,漿水調下,牙關不開者灌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