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黃散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衛濟寶書》卷下:芎黃散

處方

川芎 大黃 黃芩 何首烏各15克 當歸 黃連 香白芷各10克

製法

上爲細末,搗爛。

功能主治

化毒排膿,生肌止疼。治疽瘡。

用法用量

用豬蹄湯煎藥數沸,去滓,過濾,洗患處。

摘錄

《衛濟寶書》卷下

《普濟方》卷七十七引《衛生家寶》

組成

白牽牛(炒)、大黃(煨)、川芎各等分。

主治

血灌瞳仁及睛疼。

用法用量

每服3錢,臨臥用沙糖水調下。暗疼,溫酒調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黴瘡證治》卷下

組成

大黃3兩,芎1兩,蕎麥粉5錢。

主治

結毒頭痛;又治便毒。

用法用量

溫酒或白湯調服。

製備方法

上爲末。

附註

清心散、清身散。

《袖珍》卷四引湯氏方

別名

芎散

組成

大芎半兩,乾地黃半兩,山薯蕷2錢半,當歸2錢半,芍藥2錢半,甘草(炙)2錢半。

主治

腎氣不足,髓脈不充,7-8月齒仍不出,或難出而無力。

用法用量

熱湯調服,並摻齒腳。

製備方法

上爲末。

附註

芎散(《袖珍小兒》卷七)。

《聖惠》卷九十二

組成

芎半兩,川大黃3分(銼,微炒),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微炒)。

主治

小兒大便不通,腹脅妨悶;臟腑有熱,小便澀,兼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溫水半盞調下,以利爲度。

製備方法

上爲細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