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心熱證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心熱證

心熱證爲證候名。因心經有熱而見面赤,絡脈血溢,煩躁,睡臥不寧,口舌生瘡的病症。《黃帝內經素問·痿論》:“心熱者,色赤而絡脈溢。”《聖濟總錄》卷四十三:“大抵心屬火而惡熱,其受病則易以生熱,熱則血氣壅滯,故爲煩躁,寢臥不得安寧,口舌生瘡,頭痛頰赤之類。”《證治準繩·雜病》:“心熱者,……微按至皮毛之下則熱,少加力按之則全不熱,是熱在血脈也。日中大甚,乃心之熱也。”心熱有虛實之分。參見心虛熱證、心實熱證:心虛熱證爲證候名。指心經虛熱的病證。《聖濟總錄》卷四十三:“治心虛熱,多汗,熟乾地黃湯方。”又“心藏虛熱,驚悸心松,虛乏氣短,睡臥不安,茯神丸方。”心實熱證爲證候名。指心經邪熱熾盛的證候。《備急千金要方》:“病苦閉,大便不利,腹滿,四肢重,身熱,名曰心實熱也。”《太平聖惠方》卷四:“夫心實則生熱,熱則陽氣盛,陽氣盛則衛氣不行,榮氣不通,遂令熱毒稽留,心神煩亂,面赤身熱,口舌生瘡,咽燥,頭疼,喜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