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嘔吐 2015年09月14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小兒嘔吐爲病證名,亦稱小兒吐𠯟[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0. 。多由乳食過多,停滯中脘,損傷胃氣,不能運化所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0. 。《聖濟總錄》:“小兒嘔吐者,脾胃不和也。或因啼呼未定而遽飲乳;或因乳食中傷冷,令兒飲之,皆致嘔吐。”此外,還有因感觸驚異,蛔蟲內擾和痰飲壅盛而成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0. 。臨牀分寒吐、熱吐、傷食吐、傷乳吐、積吐、蟲吐、驚吐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0.

寒吐·小兒嘔吐

寒吐爲病證名。即小兒因胃中虛冷而致的嘔吐。元·朱震亨《幼科全書》:“寒吐食不化,不惡食。”小兒脾胃嫩弱,寒氣易傷,或母體受寒而吮其乳,以致吐出物爲青涎夾奶,吐食少而吐青涎多,四肢不溫。治宜溫中化食。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94.

熱吐·小兒嘔吐

熱吐爲病證名。又名胃熱嘔吐。小兒因胃熱而致的嘔吐。元·朱震亨《幼科全書》:“熱吐食化,不惡食。”多因乳食停積化而爲熱;或夏秋暑熱侵襲於胃以致胃氣上逆所致。《幼幼集成》卷三:“小兒胃熱嘔吐,外證面赤煩躁,身熱作渴,手足心熱者,熱吐也。黃連一錢薑汁炒熟,石膏一錢,共爲細末,每服一錢,白湯調下。吐止,止後服。”乳食停滯者用保和丸,暑熱傷胃者用香薷飲加竹茹、蘆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08.

傷食吐·小兒嘔吐

傷食吐爲病證名。因飲食不節而引起的嘔吐。《古今醫統大全》:“凡小兒乳哺不宜過飽,若滿則溢,故令嘔吐。”小兒飲食失宜,最易導致胃氣受傷,胃氣傷則嘔吐。表現爲頻吐酸餿黏液,或吐黃水,或吐清涎,腹脹,噯氣,厭食等。見於消化不良,急性胃炎等。治宜理胃和中,消導食滯。用保和丸加減;配合針刺足三裏及推三關退六腑等法。[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42.

傷乳吐·小兒嘔吐

傷乳吐爲病證名。又名嗌乳。乳哺兒常見病。《證治準繩·幼科》:“傷乳吐,才乳哺後即吐,或少停而吐,此因乳飲無度,脾氣弱不能運化,故有此證。”治宜節制乳食,並服健脾消乳之劑。如消乳丸(《嬰童百問》:陳皮、甘草、砂仁、神曲、香附、麥芽)之類。[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42.

積吐·小兒嘔吐

積吐爲病證名。指宿食積滯不消而引起的嘔吐。《證治準繩·幼科》:“積吐,眼胞浮,面微黃,足冷肚熱,晝輕夜重,兒大者脈沉緩,此宿冷滯脾,故吐黃酸水;或有清痰,脈實而滑,爲食積所傷,吐酸餿氣;或宿食並出,兒小者,觀乳不化是也。”治以導滯降逆爲主,用平陳湯加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30.

蟲吐·小兒嘔吐

蟲吐爲病證名。指蛔蟲所致的嘔吐。《醫學入門》卷五:“蟲吐時常噁心,胃口作痛,口吐清水,得食暫止,飢則甚者,胃中有蛔也。”治宜和胃驅蟲。可用二陳湯加苦楝根、使君子、白朮、烏梅、檳榔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05.

驚吐·小兒嘔吐

驚吐爲病證名。又名夾驚吐、驚膈吐。《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吐逆早晚發熱,睡臥不安者,此驚吐也。心熱則生驚,故睡臥不安,而神不寧也。心神不寧,則氣血逆亂而吐也。”臨牀表現多伴有嘔吐清水稀涎,面色青白,精神倦怠,發熱不高,時而煩躁不安,手足緩緩抽搐,睡時露睛,脈遲細,舌質淡,苔白膩等。先用全蠍觀音散(《證治準繩》:全蠍、黃芪、人蔘、木香、白茯苓、甘草、石蓮肉、扁豆、白芷、羌活、防風、天麻)鎮驚去熱;再用橘皮竹茹湯加減,和胃止吐。[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2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