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到中藥烏頭附子尖的方劑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烏頭附子尖

出處《綱目》拼音名WūTóuFùZǐJiān別名川烏頭尖(《養生必用方》),附子尖(《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川烏尖(《澹寮方》)。來源爲川烏頭或附子上的尖角。原形態參見"川烏頭"及"附子"條。功能主治吐風痰,祛寒止痛。治癲癇,痰厥,小兒慢驚、臍風,寒疝疼痛。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或煎湯。外用:研末調敷。注意虛人及陰虛陽盛者忌服。附方①吐風痰癲癇:烏頭附子尖,爲末,茶服半錢。(《綱目》)②治卒中急風,眩運僵仆,痰涎壅塞,心神迷悶,牙關緊急,目睛上視,及五種癇病,涎潮搐搦:石綠(研九度飛)十兩,附子尖、烏頭尖、蠍梢各七十個。上將三味爲末,入石綠令勻,麪糊爲丸,如雞頭大。每服,急用薄荷汁半盞化下一丸,更入酒半合溫暖服之,須臾吐出痰涎,然後隨證治之,如牙關緊急,斡開灌之。(《局方》碧霞丹)③治小兒慢脾驚風,四肢厥逆:附子尖一個,硫黃棗大一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