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五落散

關聯數據

關於五落散

別名五若散、山茱萸散、五洛散組成大黃6分,麥門冬7分(去心),栝樓5分,白薇7分,甘草5分(炙),當歸10分,乾地黃7分,山茱萸7分,桑螵蛸7分(炙),石斛9分(六安者),茯苓5分,桂心3分,鐵屑3分(研),厚朴3分(炙),吳茱萸2分。功效長肌肉,補不足,久服益氣力。主治五勞、六極、七傷、八不足。裏急,胸脅脹痛,背痛頭眩,四肢重,腰膂強,環臍腹痛,小便或難或數,劇者大便去血,歙歙少氣,手足煩熱,臥不能舉起,起行不能久立,有病若此,名曰內極;或生愁憂恐怖,生熱,或飽食飲酒,房室自極,陽氣虛竭,耳鳴消渴,甚則手足浮腫,逆害飲食,名曰內消。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3次。不知,稍增之。加減若少氣力,加石斛;消渴,加栝樓;止痛,結煩裏急,加芍藥;腹中痛、下膿血,加厚朴4兩(炙);四肢痠疼,加當歸;歙歙少氣,加天門冬、白薇。製備方法上爲末,以白蜜1斤,棗膏1斤,蒸之,以溫湯浸之,和搜前藥,令如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