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陽 2015年05月27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外陽爲經穴別名。即跗陽穴。《扁鵲神應鍼灸玉龍經》:“外陽,在外踝上三寸,陽蹻郄。”[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02.

跗陽爲經穴名(Fūyáng BL59)。出《鍼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陽蹻脈的郄穴。跗:足背;陽:陰之對。上爲陽,穴在小腿外側足背上方,故名。位於小腿後區,崑崙( BL60)直上3寸,腓骨與跟腱之間。正坐或側臥取之。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腓骨短肌→長屈肌。有清頭風、疏筋絡的作用。主治頭、腰、膝、踝等疾患。如頭重如石、頭痛目眩、腰骶髖股後外側痛、膝脛酸重、霍亂轉筋、寒溼腳氣、外踝紅腫、兩足生瘡、癲癇、下肢不遂等,現代又多用以治療坐骨神經痛、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等。一般直刺1.0~1.5寸;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6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