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丸 2015年04月03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四生丸同名方劑約有十首,其中《婦人大全良方》記載者爲常用方,其組成爲生荷葉9g、生側柏葉9g、生艾葉12g、生地黃15g,具有涼血止血之功效。主治血熱妄行證。本方爲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上部出血的常用方劑。現代常用於治療肺結核、支氣管擴張引起的咯血和胃潰瘍吐血屬血熱證者。

《婦人大全良方》方之四生丸

該方劑具有較強的止血作用,可作爲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時的對症治療措施之一。但對上述3種原發病的根本治療尚須以現代醫學抗生素療法等爲主。[參考資料]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446.

組成

生荷葉9g、生側柏葉9g、生艾葉12g、生地黃15g[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用法用量

研末爲丸,每服一丸(12g),水煎服。[參考資料]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444.

功用主治

具有涼血止血之功效。主治血熱妄行證。症見吐血、衄血,血色鮮紅,口乾咽燥,舌紅或絳,脈弦數。[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方解

本方證由火熱迫血妄行,血分有熱,損傷脈絡,血不循經,外溢而致吐血、衄血;血色鮮紅,咽乾口燥,舌紅,脈弦數皆爲血熱兼陰傷之象。治當清熱涼血止血。方中側柏葉涼血止血爲君。生地黃涼血清熱,養陰生津,爲臣藥,佐以生荷葉涼血化瘀,止血不留瘀;生艾葉祛瘀止血,辛溫而不燥,既可增強本方止血之功,又可避免血止留瘀之弊。方中4藥俱生用,意在增強涼血止血作用。[參考資料]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444.

運用

[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1.本方爲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上部出血的常用方劑。凡臨牀上出現以出血、血色鮮紅、舌紅、脈數等爲主要表現者,即可使用本方加減治療。

2.加減法:若出血較多者,加入小薊、白茅根、藕節、仙鶴草等增強止血之功。

3. 使用注意:本方對內熱暴作之吐血、衄血療效較好,然只可暫用,中病即止,若多服、久服,寒涼太過,則可使血凝成瘀,造成不良後果。

現代適應證

[參考資料]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444-445.

適應證:常用於肺結核、支氣管擴張之咯血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之吐血,屬血熱妄行者。

肺結核

肺結核是由結核桿菌經呼吸道或(和)消化道侵入體內,由細胞免疫及變態反應參加的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由於感染人體部位不同,臨牀上又分爲原發性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等多種類型,共同的表現是潮熱、盜汗、納差、消瘦、咳嗽、咯血。

支氣管擴張

支氣管擴張是指直徑大於2mm的近端支氣管由管壁的肌肉和彈性組織破壞引起的異常擴張。其主要病因是支氣管-肺組織感染所致炎症,由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和氣道上皮細胞釋放的彈性酶、膠原酶和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8和白三烯B4等介導,致使支氣管壁層組織,特別是平滑肌和彈性纖維破壞,削弱了對管壁的支撐;同時支氣管黏膜充血、水腫、分泌物阻塞以及腫瘤、異物、感染引起的管腔阻塞導致支氣管狹窄或肺不張等,由於失去肺泡彈性組織的緩衝,胸腔負壓直接牽拉支氣管壁即可導致支氣管擴張;先天性軟骨缺失症、結締組織異常、管壁薄弱等先天和遺傳因素也可導致支氣管擴張;某些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可伴有支氣管擴張,提示該病與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異常有關。主要病理改變是支氣管呈囊狀或柱狀擴張,彈性組織、軟骨、平滑肌有不同程度破壞;早期肺功能正常,晚期出現通氣和彌散功能障礙,肺循環阻力增加,出現肺動脈高壓,進一步發展出現肺源性心臟病和右心衰竭。臨牀主要表現爲慢性咳嗽,咳大量膿性痰和反覆咯血。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通稱爲消化性潰瘍,其最常見的原因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服用非甾體類抗菌藥,二者均會導致胃、十二指腸黏膜屏障破壞。在正常黏膜損害防禦和修復過程中,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是損害發生的直接因素,從而發生潰瘍,其主要病理改變是十二指腸球部、胃角或胃小彎處出現圓形或橢圓形潰瘍,邊緣光整、底部潔淨,由肉芽組織構成,上面覆蓋灰白色或灰黃色纖維滲出物;活動性潰瘍周圍黏膜常有炎性水腫,潰瘍淺者累及黏膜肌層,深者可達漿膜層,血管潰破時引起出血,穿破漿膜層引起穿孔,臨牀上主要表現爲腹鈍痛、灼痛、脹痛等,尤以空腹時爲著;週期性發作,秋冬季爲多,發作具有節律性,查體可見上腹部輕壓痛。

藥理作用

[參考資料]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445-446.

對凝血功能的影響

君藥側柏葉煎劑能明顯縮短出凝血時間,其有效成分爲槲皮苷和鞣質,炒側柏葉炭和燜煅側柏葉的止血作用比生側柏葉強。臣藥生地黃能促進凝血功能。佐藥荷葉有促凝血和止血作用。艾葉醇提取物水溶液部分能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從艾葉中分離的β-谷甾醇和5,7-二羥基-6,3',4'-三甲氧基黃酮也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艾葉幾種烘品水煎劑有止血作用,生品水煎劑無效。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藥側柏葉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白喉桿菌、乙型鏈球菌、炭疽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水浸劑1:100對人型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且與異煙肼有協同作用,水煎劑對流感病毒、皰疹病毒也有抑制作用。佐藥艾葉對肺炎鏈球菌、金黃色及白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艾葉水煎劑對腦膜炎雙球菌也有抑制作用;艾葉煙燻後對許蘭黃癬菌、絮狀表皮葡萄球菌、趾間毛癬菌等多種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對呼吸系統功能的影響

君藥側柏葉煎劑醇沉部分及提取物黃酮等均有鎮咳和祛痰作用;側柏葉煎劑醇沉後部分對支氣管平滑肌有鬆弛作用,並能阻斷乙酰膽鹼的作用,故有平喘作用,此外側柏葉對氣管-組織呼吸有降低組織耗氧量的作用。佐藥艾葉油及其有效成分有中樞性鎮咳作用,艾葉油、曠萜品烯醇、萜品西醇4,β-丁香烯醇等對支氣管平滑肌均有直接鬆弛作用,並能對抗組胺、氨甲酰膽鹼引起的氣道平滑肌收縮反應。

對消化系統功能的影響

君藥側柏葉煎劑醇沉後部分對腸管有明顯的舒張作用;側柏葉15g水煎服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其潛血轉陰天數平均2.8天,說明對此類出血有止血作用。臣藥生地黃煎劑有保護肝臟、防止肝糖元減少的作用。佐藥艾葉油混懸液有促進膽汁分泌和利膽作用。

抗炎、抗氧化作用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臣藥生地黃有顯著的抗炎消腫作用;懷地黃可增強GSH-Px的活性,降低LPO含量而具有抗氧化作用。生地多糖對ConA誘導的淋巴細胞的DNA合成、蛋白合成以及IL-2的產生有明顯的增強作用,同時通過阻斷環磷酰胺、地塞米松的某些作用環節起到保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艾葉油對多種炎症均有抑制及抗變態反應作用,同時能抑制脾及胸腺生長,抑制溶血素生成及單核細胞吞噬功能;艾葉水提物具有很強的抗補體活性。

對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的影響

君藥側柏葉有顯著的鎮靜作用,並能延長戊巴比妥鈉的睡眠時間。臣藥生地黃能減輕糖皮質激素對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和形態的影響,使血漿皮質酮濃度升高;能顯著改善甲亢等陰虛患者交感腎上腺素能神經的興奮症狀,同時還有鎮靜催眠作用。

歌訣

四生丸用三種葉,鮮荷鮮艾加側柏;生地共搗如泥煎,吐衄妄行因血熱。[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摘錄

《婦人大全良方》

《婦人大全良方》卷四方之四生丸

處方

白殭蠶(炒去絲)地龍(去土)白附子(生)五靈脂 草烏(去皮、尖)各等分

製備方法

上爲末,米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婦人大全良方》卷四方之四生丸治婦人血風,骨節疼痛,手臂抬舉不起,行履不得,並渾身麻痹。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茶、酒任下。或作末,每次1.5克,酒調下。

摘錄

《婦人大全良方》卷四

《聖濟總錄》卷十一方之四生丸

組成

草烏頭半兩,白殭蠶1兩,苦蔘1兩,黑牽牛1兩(並生用)。

主治

《聖濟總錄》卷十一方之四生丸主治皮膚風癢,瘡癬,(疒帬)麻冷痹,熱毒癰癤。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溫酒送下,日3次。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酒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一

《聖濟總錄》卷五十二方之四生丸

組成

烏頭半兩(生,去皮臍),木鱉子半兩(去殼,研),狗脊(去毛)半兩,苦蔘1兩。

主治

《聖濟總錄》卷五十二方之四生丸主治腎臟風毒攻注,腰腳生瘡。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末,爛研豬腎,入少許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二方之四生丸

《聖濟總錄》卷一八六方之四生丸

組成

萆薢、防風(去叉)、狗脊(去毛)、烏頭(去皮臍,生用)各等分。

功效

《聖濟總錄》卷一八六方之四生丸卷一壯元氣之功效。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八六方之四生丸主治一切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每日服10丸,漸加至30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

製備方法

先以河水浸烏頭7日7夜,切作片,每烏頭1兩,即用鹽半兩同炒黃,次與諸藥同爲細末,用米醋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醫方類聚》卷二一二引《施圓端效方》之四生丸

組成

白附子1兩,乾薑1兩(炮),舶上硫黃1兩,半夏(姜制)1兩。

主治

《醫方類聚》卷二一二引《施圓端效方》之四生丸主治婦人沉痼久冷,赤白崩漏,臍腹痛,窘迫後重,大便冷祕澀悶。

用法用量

每服10-15丸,空心艾湯送下,日2次。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酒糊爲丸,如小豆大。

摘錄

《醫方類聚》卷二一二引《施圓端效方》

《醫方類聚》卷二十引《神巧萬全方》之四生丸

組成

半夏半斤,天南星5兩,白附子4兩,大附子2兩。

主治

《醫方類聚》卷二十引《神巧萬全方》之四生丸主治風痰壅盛,胸膈不利,及諸般風疾。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茶、酒任下,更入少龍、麝尤佳。

製備方法

上4味,搗羅爲末,淨乳鉢內用水1鬥半浸,逐日換水,春、夏3日,秋、冬7日,頻嘗,以不麻人即去水,於筲箕內以厚紙澄幹,再研細,以糯米糊爲丸,如雞頭子大。

摘錄

《醫方類聚》卷二十引《神巧萬全方》

《普濟方》卷一○四方之四生丸

組成

生半夏1兩,生南星1兩,生白礬1兩,南康蚌粉1兩。

功效

《普濟方》卷一○四方之四生丸卷一治風順氣,化痰逐飲之功效。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後生薑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摘錄

《普濟方》卷一○四

《普濟方》卷二四一引《海南四時攝生論方》之四生丸

組成

川狠毒、黑附子、海桐皮、天南星各等分。

主治

《普濟方》卷二四一引《海南四時攝生論方》之四生丸主治腳膝骨節毒風,行履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鹽湯或冷酒送下。

製備方法

上生用爲末,頭醋煮糊爲丸,如綠豆大。

摘錄

《普濟方》卷二四一引《海南四時攝生論方》

《百一》卷三方之四生丸

組成

五靈脂、當歸、骨碎補、川烏頭(去皮尖)各等分。

主治

《百一》卷三方之四生丸主治左癱右瘓,口眼歪斜,中風涎急,半身不遂,不能舉者。

用法用量

每服7丸,漸加至10丸、15丸,溫酒迭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用無灰酒面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用藥禁忌

忌服靈寶丹,恐藥無效。

摘錄

《百一》卷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