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蜀葵子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蜀葵子

出處《本草拾遺》拼音名ShǔKuíZǐ來源爲錦葵科植物蜀葵的種子。原形態植物形態詳"蜀葵花"條。化學成份果含脂肪油。油中含不飽和遊離酸很多,以油酸計,達34.88%。性味甘,寒。①《本草拾遺》:"冷,無毒。"②《綱目》:"甘,冷,無毒。"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滑腸。治水腫,淋病,便祕,瘡疥。①《本草拾遺》:"治一切瘡疥並瘢疵土(土,《綱目》引《日華子本草》作’赤’)靨。"②《日華於本草》:"治淋澀,通小腸,催生落胎,療水腫。"③《本草正》:"潤大腸,通乳汁。"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散劑。外用:研末調敷。注意脾胃虛寒及孕婦忌服。附方①治小兒大便不通:搗白花胡葵子末,煮汁服。(《千金方》)②催生:蜀葵子二錢,滑石三錢。爲末,水服五錢。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