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行症 2009年01月22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別名

夢遊症

疾病分類

神經內科,精神科

疾病概述

夢遊症,也稱睡行症,常發生在入睡後的前叄分之一的夜晚,患者從睡覺中起來,睜開眼睛漫無目的走來走去,步伐緩慢但能避開障礙物,有時手上還把玩一些器具,像是廚房的器皿或浴室的水瓢等,有時還喃喃自語,事實上絕大多數患者並沒有在做夢。

疾病描述

睡行症也稱爲夢遊症,發病率1%-15%,兒童多見。

症狀體徵

患者常在入睡後2-3小時內從牀上坐起,目光呆滯,做些無目的的動作,如拿起毯子、移動身體等,然後再躺下睡眠;或起牀後雙目凝視、往返徘徊,或刻板地做日常習慣性動作,如大小便、穿衣、進食、打掃衛生、拉抽屜、開門和開車等,無目的的遊走後隨地而臥,次日醒來驚詫不已。有時口中發聲,能與人答話,但口齒不清、答非所問。偶可按要求上牀睡覺。能避開障礙,有時也被絆倒。受到限制時可出現衝動、逃跑或攻擊行爲。發作時很難喚醒,事後全無記憶。

診斷檢查

多導睡眠圖顯示發病在NREM睡眠3、4期,常見於夜間睡眠前1/3階段NREM期結束時。

治療方案

本病發作頻繁時可選擇地西泮、阿普唑侖、阿米替林、丙咪嗪或氯丙咪嗪等,睡前服,也可用氟西汀或鹽酸曲唑酮等。心理行爲治療包括自我催眠療法和松馳練習等,有助於緩解症狀。

特別提示

睡行症注意

1.夢遊症多發生於生長髮育期的6-12歲的男孩,在排除器質性因素的基礎上,多與社會心理因素、生活節奏及生長髮育因素有關。

2.避免因孩子偶然出現夢遊行爲而引起焦慮緊張的情緒,以至使夢遊症狀加重。

3.只要發作次數不多,一般無需治療,但發作時應注意看護,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4.對正在發作的患兒應將其叫醒或將其引到牀上。

5.一般隨着年齡的增長,夢遊症狀會逐漸減少,最終徹底緩解。

睡行症預防

1.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日常生活規律,避免過度疲勞和高度的緊張狀態,注意早睡早起,鍛鍊身體,使睡眠節律調整到最佳狀態;

2.注意睡眠環境的控制,睡前關好門窗,收藏好各種危險物品,以免夢遊發作時外出走失,或引起傷害自己及他人的事件;

3.注意保護性醫療制度,不在孩子面前談論其病情的嚴重性及其夢遊經過,以免增加患兒的緊張、焦慮及恐懼情緒。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