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翁花 2009年12月08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全國中草藥彙編》:水翁花

拼音名

Shuǐ Wēnɡ Huā

別名

水香、酒翁、土槿皮[樹皮名—廣東]

來源

爲桃金娘科水榕屬植物水榕Cleistocalyx operculatus (Roxb.)Merr. et Perry的花蕾,其葉、根、樹皮亦供藥用。初夏採集帶花蕾的花序,淋溼堆放數日,稍曬後再堆放悶1~2天,然後再曬再悶,直至全乾變成黑色。夏、秋採伐乾枝,去掉粗皮及木心,留二層皮曬乾。夏季採葉曬乾。

功能主治

苦,寒。

用法用量

清暑解表,去溼消滯,消炎止癢。花蕾:感冒發熱,細菌性痢疾,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根:黃疸型肝炎。樹皮:外用治燒傷,麻風,皮膚瘙癢,腳癬。葉:外用治急性乳腺炎。

注意

花蕾3~5錢,或作涼茶配料;根0.5~1兩;樹皮、葉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或水煎洗。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華本草》:水翁花

出處

出自《嶺南採藥錄》。

拼音名

Shuǐ Wēnɡ Huā

英文名

Flower of Operculate Cleistocalyx

別名

水雍花、大蛇藥

來源

藥材基源:爲桃金娘科植物水翁的花蕾。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eistocalyx operculatus ( Roxb.) Merr. Et Perry

採收和儲藏:5月底至6月初,採摘帶有花蕾的花枝,用水淋溼,堆疊3-5天,使花蕾自然脫落,曬至三成幹,復堆悶1-2天再曬,以後曬1天,悶1天,待足幹後,篩淨殘存枝梗。

原形態

水翁,喬木,高達15m。樹皮灰褐色,頗厚,嫩枝壓扁,有溝。葉對生;葉柄長1-2cm;葉片薄革質,長圓形至橢圓形,長11-17cm,寬4.5-7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闊楔形或略圓,兩面多透明脾腺點;羽狀脈,網脈明顯。圓錐花序生於無葉的老枝上,花無梗,2-3朵簇生;花蕾卵形,長約5mm,寬約3.5mm;萼管半球形,長約3mm,萼片連成帽狀體,長2-3mm,先端有短喙;花瓣4,常附於帽狀萼上,花開時一併脫落;雄蕊多數,分離,長5-8mm,花葯卵形;子房下位,2室,花柱長3-5mm。漿果闊卵圓形,長10-12mm,直徑10-14mm,成熟時紫黑色。花期5-6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水邊。

資源分佈:分佈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溫明溼潤的氣候。常生水旁,爲固進樹種之一。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潮溼的土壤均能種植,忌乾旱。

栽培技術,用種子繁殖。秋季採下成熟果實,去皮取出種子,洗淨,稍晾乾,然後與種子3倍溼沙拌勻,進行沙藏層積處理。春播於3月下旬和4月中旬,按行距30cm開深3cm左右的溝,播入種子覆土後鎮壓、澆水,保持土壤溼潤。當苗高50cm左右,按行株距400cm×400cm定植。

性狀

性狀鑑別,本品呈卵形或球形,兩端尖,長4-7mm,直徑2-4mm。萼筒倒鐘形或杯形,棕色至棕黑色,外表皺縮,有4條以上縱隊人向棱突起,除去帽狀體,見重疊的雄蕊,花絲棕黑色,中央有一錐形花柱。質乾硬。氣微香,味苦。

化學成份

從花蕾中分離到沒食子酸乙酯(ethylgallate),沒食子酸(gal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桂皮酸(cinnam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5,7-二羥基-6,8-二甲基黃烷酮(5,7-dihydroxy-6,8-dimethylflavanone)即去甲氧基莢果蕨醇(desmethoxymatteucinol),7-羥基-5-甲氧基-6,8-二甲基黃烷酮(7-hydroxy-5-methoxy-6,8-dimethylflavanone),和2,4-二羥基-6-甲氧基-3,5二甲基耳酮(2,4-dihydroxy-6-methoxy-3,5-dimethylchalcone)。

性味

味苦;微甘;性涼

歸經

肺;脾;胃經

功能主治

祛風;解表;消食。主清熱解毒;祛暑生津;消滯利溼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泡水代茶;或煮粥。

各家論述

1.《嶺南採藥錄》:清熱,散毒,消食化滯。

2.《廣東中藥》:治外感發熱頭痛,感冒惡寒發熱。

3.《廣西藥植名錄》:治頭痛,跌打,蛇傷。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