鉈 2008年12月3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簡介

  一種金屬元素,符號TI,白色,質柔軟。其化合物有毒。英文名:Thallium,源自thallqs,意爲嫩芽──因它在光譜中的亮黃譜線帶有新綠色彩,1861年發現。它的主要用途是製造硫酸鉈── 一種烈性的滅鼠藥。鉈是無味無臭的金屬,其鹽和澱粉、糖、甘油與水混合即能製造一種“款待”老鼠的滅鼠劑。在撲滅鼠疫中頗有用。

化學符號來源於其光譜譜線的嫩綠色,是根據希臘文“thallos”,意爲“綠色的嫩枝”。1861年英國化學、物理學家威廉姆·克魯克斯(William Crookes)爵士在研究硫酸廠廢渣的光譜中發現這一元素,並命名;次年克魯克斯和拉米幾乎同時分別用電解法制得鉈。鉈在地殼中的含量約爲十萬分之三,以低濃度分佈在長石、雲母和鐵、銅的硫化物礦中,獨立的鉈礦很少。

化學特性

  原子序數:81

原子量 :204.3833

原子序數:81

元素符號:Tl

元素中文名稱:鉈

元素英文名稱:Thallium

原子體積: (立方厘米/摩爾) 17.2

元素在太陽中的含量: (ppm) 0.001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 (ppm) 0.000014

氧化態:Tl2O,Tl2O3

相對原子質量:204.4

核內質子數:81

核外電子數:81

核電核數:81

質子質量:1.35513E-25

質子相對質量:81.567

所屬週期:6

所屬族數:IIIA

摩爾質量:204

外圍電子排布:6s2 6p1

核外電子排布:2,8,18,32,18,3

晶體結構:六方晶胞。

電子捕獲:0.764

原子半徑:2.08

常見化合價:+1,+3

電離能 (kJ /mol)

M - M+ 589.3

M+ - M2+ 1971

M2+ - M3+ 2878

M3+ - M4+ 4900

M4+ - M5+ 6100

M5+ - M6+ 8300

M6+ - M7+ 9500

M7+ - M8+ 11300

M8+ - M9+ 14000

M9+ - M10+ 16000

晶胞參數:

a = 345.66 pm

b = 345.66 pm

c = 552.48 pm

α = 90°

β = 90°

γ = 120°

物理特性

  物質狀態:固態

熔點:577 K(304 °C)

沸點:1746 K(1473 °C)

摩爾體積:17.22×10-6m3/mol

汽化熱:164.1 kJ/mol

熔化熱:4.142 kJ/mol

蒸氣壓:5.33×10-6 帕(577K)

傳導聲速:818 m/s(293.15K)

電負性:1.62(鮑林標度)

比熱容:129 J/(kg·K)

電導率:6.17×106/(米歐姆)

熱導率:46.1 W/(m·K)

莫氏硬度:1.2

發現及用途

  發現人:克魯克斯

發現時間和地點:1861 英格蘭

元素來源:產狀以化合物形態見於少數礦物(例如硒鉈銀銅礦和紅鉈礦)內,毒性極大,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應用

元素用途:用來製造光電管,低溫溫度計,光學玻璃等。它的鹽類有毒,用於醫藥。鉈及其化合物的商業用途不多。鉈的某些化合物(如硫化鉈)在遇紅外輻射時導電性會發生變化,因此會被用於一些類型的光電池和紅外探測儀中。

鉈的放射性同位素鉈-201目前用於各種疾病的診斷。鉈-201半衰期僅72.9小時可很快從體內排出。鉈-201的另一個重要性能是當它衰變時會發出穿透性極強的γ射線,在人體之外可以探測到。

該技術的實施取決於鉈-201與心肌組織的結合,只有當心肌組織血液供應充足時,心肌組織纔會吸收鉈-201。如果由於動脈變窄影響了血液供應,心肌組織則不會吸收鉈-201。

在病人休息時給藥(鉈-201)一次,在病人經過一陣活動(鍛鍊)後再給藥(鉈-201)一次。在運動前後分別用閃爍儀(一種γ射線攝像機)對病人經行掃描,可以測定並確認γ射線。所得數據被輸入計算機,經處理在屏幕上得到一個圖像。內科醫生可以把運動前後新機吸收的鉈-201進行對比,心臟心肌供血不足部位會在計算機屏幕上出現一個黑點。

擴展介紹

  一種稀少而分佈廣泛的金屬元素,外表與錫相似,但在空氣中其表層容易形成爲氧化物,展性如鉛,但較軟。

鉈爲白色、重而柔軟的金屬,熔點303.5°C,沸點1457°C,密度11.85克/釐米,鉈屬於劇毒高危重金屬。

室溫下,鉈能與空氣中的氧作用形成氧化膜而保護內部,能與鹵族元素反應;高溫時能與硫、硒、碲、磷反應;鉈不溶於鹼,與鹽酸的作用緩慢,但迅速溶於硝酸、稀硫酸中,生成可溶性鹽;鉈的鹵化物在光敏性上與鹵化銀相似,既能見光分解。

鉈的低熔點合金可用於電子管玻殼的粘接;鉈激活的碘化鈉晶體用於光電倍增管;鉈的化合物還可做有機合成的催化劑;鉈和鉈的化合物對生物和人體有毒。

鉈中毒表現

  中毒原因:鉈的毒性高於鉛和汞。鉈化合物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中。

中毒表現:下肢麻木或疼痛、腰痛、脫髮、頭痛、精神不安、肌肉痛、手足顫動、走路不穩等。

預防措施:生產鞭炮的副產品氯化鈉(非食用鹽)往往帶有紅色,注意不買,不食帶有紅色的鹽。

治療措施

  氰化鐵合亞鐵,不溶於水,難褪色,最初由德國人發明因此叫普魯士藍!普魯士藍K[FeⅡ(CN)6FeⅢ] (Ⅱ表示Fe2+,Ⅲ表示Fe3+) 普魯士藍 普魯士藍是一種無毒色素,鉈可置換普魯士藍上的鉀後形成不溶性物質隨糞便排出,對治療經口急慢性鉈中毒有一定療效。用量一般爲每日250 mg/kg,分4次,溶於50 ml 15%甘露醇中口服。適量補充氯化鉀 高鉀能增加腎對鉈的清除,可能與鉀競爭性阻斷腎小管對鉈的吸收有關,同時鉀可動員細胞內的鉈到細胞外,使血鉈含量增加,可使臨牀病情加重,因此要慎用。

地質數據

  滯留時間/年:10 000

太陽(相對於 H=1×1012): 8.0

海水中/p.p.m.:1.4 × 10-5

生物數據

  人體中含量

肝/p.p.m.: 0.004 - 0.033

肌肉/p.p.m.: 0.07

血/mg dm-3 : 0.00048

骨/p.p.m.: 0.002

日攝入量/mg: 0.0015

人均體內總量(70Kg/mg): 0.5

字典解釋

  鉈1

注音:tā ㄊㄚˉ

解釋:一種稀少而分佈廣泛的金屬元素,外表與錫相似,但在空氣中其表層容易形成爲氧化物,展性如鉛,但較軟,產狀以化合物形態見於少數礦物(例如硒鉈銀銅礦和紅鉈礦)內,毒性極大,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應用,用來製造光電管,低溫溫度計,光學玻璃等。它的鹽類有毒,用於醫藥。

部首筆劃:5

簡體筆劃:10

鄭碼:PWRR

U:94CA

GBK:EEE8

筆畫數:10

部首:釒

筆順編號:3111544535

鉈2

注音:tuó ㄊㄨㄛˊ

解釋:同“砣”。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上】【金字部】 康熙筆劃:13 部外筆劃:5

【唐韻】食遮切【集韻】【韻會】時遮切【正韻】石遮切,??音闍。【說文】短矛也。 又或作鍦。【揚子·方言】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閒謂之鍦。【注】常蛇反。 又【廣韻】式支切,音施。又【類篇】施智切,音翅。義??同。○按《廣韻》視遮切注:又音夷,五攴韻闕此一音。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