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元 2008年12月3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神經元(neuron),又名神經細胞(nerve cell),是神經神經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單位之一(佔了神經系統約10%,其他大部分由膠狀細胞所構成)。

 
 神經元結構圖示,示神經元由樹突、胞體、軸突、髓鞘、許旺細胞、神經末梢、藍氏結組成。

 

 
 神經元細胞結構示意圖

形態學

雖然神經元形態與功能多種多樣,但結構上大致都可分成胞體(cell body, or soma)和突起(neurite)兩部分. 突起又分樹突(dendrite)和軸突(axon)兩種。軸突往往很長,由細胞的軸丘(axon hillock)分出,其直徑均勻,開始一段稱爲始段,離開細胞體若干距離後始獲得髓鞘,成爲神經纖維。習慣上把神經纖維分爲有髓纖維與無髓纖維兩種,實際上所謂無髓纖維也有一薄層髓鞘,並非完全無髓鞘。

胞體的大小差異很大,小的直徑僅5~6μm,大的可達100μm以上。突起的形態、數量和長短也很不相同。樹突多呈樹狀分支,它可接受刺激並將衝動傳向胞體;軸突呈細索狀,末端常有分支,稱軸突終末(axon terminal),軸突將衝動從胞體傳向終末。通常一個神經元有一個至多個樹突,但軸突只有一條。神經元的胞體越大,其軸突越長。

不論是何種神經元,皆可分成:接收區(receptive zone)、觸發區(trigger zone)、傳導區(conducting zone),和輸出區(output zone)。

接收區(receptive zone):爲樹突到胞體的部份(僞單極神經元爲接受器的部份),會有電位的變化,爲階梯性的生電(Graded electrogenesis)。所謂階梯性是指樹突接受(接受器)不同來源的突觸,如果接收的來源越多,對胞體膜電位的影響越大,反之。而接受的訊息在胞體內整合。

觸發區(trigger zone):在胞體整合的電位,決定是否產生神經衝動的起始點。位於軸突和胞體交接的地方。也就是軸丘(axon hillock)的部份。

傳導區(conducting zone):爲軸突的部份,當產生動作電位(action potential)時,傳導區能遵守全有全無的定律(all or none)來傳導神經衝動。

輸出區(output zone):神經衝動的目的就是要讓神經末梢的化學物質釋出(神經傳遞物質),才能支配下一個接受的細胞(神經元、肌肉細胞或是腺體細胞),此稱爲突觸傳遞。

分類

神經元按照傳輸方向及功能爲三種:感覺神經元(sensory neuron,或稱傳入神經)、運動神經元(motor neuron,或稱傳出神經), 和連絡神經元(interneuron)。

不同功能、不同區域的神經元外型有所差異,依照突起的多寡分成多極神經元、單極神經元(僞單極神經元)、雙極神經元。如感覺神經元中的僞單極神經元,因爲看起來只有一個突觸,只有單一調軸突,沒有樹突。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