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針療法 2011年08月25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漆針療法是在皮膚穴位處放上藥物,再用針具進行皮面點刺而治療疾病的方法。此法在我國江浙一帶應用甚廣,其特點是針藥並用,藉助針尖刺破皮膚,使藥力透入組織而發揮治療作用,對於風溼痛或神經痛都有一定療效。治療部位一般選擇在關節附近的穴位或痛點處。所用藥物有乳香、肉桂、川烏、血竭、京墨各爲末等分,醋適量,先以文火煎透,然後盛入器皿內多次蒸燉,用時拌入少許麝香。用毛筆蘸藥點於應刺部位或穴位,再用縫衣針7~12枚紮成一束刺之,每個部位或穴位約刺30~40次左右,針尖以刺入皮膚爲限度,不宜過深,見皮膚有點狀凸起(丘疹)即可停針。每個刺點的大小,一般不超過1公分爲宜。施術以後,皮膚面上遺留有藍色針痕。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