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參 2012年04月29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僕參,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別名安邪。屬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陽、陽蹻之會。在足外側部,外踝後下方,崑崙直下,跟骨外側,赤白肉際處。布有腓腸神經跟骨外側支和腓動、靜脈跟骨外側支。主治足跟痛,腳氣,腰痛,癲癇,踝關節炎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

在足外側部,外踝後下方,崑崙直下,跟骨外側,赤白肉際處。

取法

正坐垂足着地或俯臥位,在外踝後下方,崑崙直下,當跟骨凹陷處赤白肉際取穴。

穴位解剖

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跟腓韌帶。有腓動、靜脈跟骨外側支。分佈着腓腸神經跟骨外側支。外踝後區的皮膚活動性大,角化層較小腿爲厚,神經由腓腸神經分佈。皮下筋膜疏鬆,小隱靜脈起於足背靜脈網的外側,經跟腓韌帶的淺面上升。踝後區的深筋膜在踝與跟骨之間形成韌帶。在外側形成外側韌帶,該韌帶起自外踝,以三束分別止於距骨前外側成,距骨後方和跟骨外側面,三束集中總稱外側韌帶。此韌帶較內側薄弱,故損傷機會亦多。跟腱兩側的脂肪增多。跟結節周圍的動脈稱跟網,其形成包括外、內踝網的分支,即脛後動脈的跟內側支和腓動脈的跟外側支。穴位結構則由該網的外側部血液供應。

功用

舒筋活絡,強壯腰膝。

主治病症

1. 運動系統疾病:足跟痛,膝關節炎,下肢癱瘓;

2. 其它:尿道炎,癲癇,鼻出血。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脹。

灸法: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5~10分鐘。

配伍

配陽陵泉、承山,有舒筋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足跟痛。

配人中、十宣,有蘇厥醒神開竅的作用,主治癲癇,暈厥。

文獻摘要

《銅人》:腳痿轉筋。

《大成》:屍厥癲癇。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