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 2009年01月0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痞   病證名。   ①多指胸腹部痞滿,按之不痛的證候。見《素問·五常政大論》。《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又云:“但滿而不痛者,此爲痞。……宜半夏瀉心湯。”《醫學原理·痞滿門》:“痞之爲患,乃胸中之氣不得通泰之謂。……內覺痞悶,外無脹急之形。”又云:“大抵痞症,古方多用枳實、黃連爲君,詳其氣血虛實加減。”《赤水玄珠》:“劉宗厚曰:痞之爲病,由陰伏陽蓄,氣上不運而成,處心下,位中央,(月真)滿痞塞,皆土之病也。脹滿有輕重之分,痞則內覺痞悶,而外無脹急之形;……前人所論皆指誤下而致之,亦有不因誤下而然者,如中氣虛弱,不能運化精微,則爲痞;飲食痰積不能施化則爲痞;溼熱太盛,土乘心下則爲痞。”臨牀有氣痞、痰痞、虛痞、實痞等多種痞證。   ②指胸腹部有癖塊的病證,屬積聚類。《臨證指南醫案·痞》徐靈胎評:“痞有二義。痞結成形之痞,是病胸膈痞滿。是症痞結之痞,即積聚之類,另立一門亦可。”《雜病源流犀燭》:“痞者,閉也。痞必有塊,塊則有形,總在皮裏膜外,其源皆由傷於飲食。”參見有關積聚諸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