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可持續發展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óng yè kě chí xù fā zhǎn

2 註解

農業可持續發展是世人關注的議題。本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發達國家率先用現代科技和現代工業武裝農業,主要是機械、化肥農藥的投入以及農作物雜交優勢的應用,顯著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生產率。

但是,現代農業的發展也帶來一系列新問題:一是隨着人口急劇增長,食品供需矛盾增大。全世界有相當一部分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二是自然資源不足。例如森林面積減少,土地沙化,水土流失草原超載,土地質量下降等。人口和環境、生態和資源、經濟和社會的不平衡發展,不僅影響當代人的生存,也影響子孫後代的延續和發展。這就促使人們重新考慮農業、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努力排除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不利因素,探索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和策略。

面對現代農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農業可持續發展思想受到世人關注。20世紀80年代末,農業可持續發展思想反映在一些主要國際組織的文件和報告中。

1991年4月,聯合國糧農組織在荷蘭召開農業與環境國際會議,發表了著名的“丹波(DENBOSCH)宣言”。擬定了關於農業和農村持續發展的要領和定義:“採取某種使用和維護自然資源基礎的方式,以及實行技術變革和體制改革,以確保當代人及其後代對農產品的需求得到了不斷滿足。這種可持續的發展(包括農業、林業和漁業)旨在保護土地、水和動植物遺傳資源,是一種優化環境、技術應用適當、經濟上能維持下去以及社會能夠接受的方式。”

宣言首次把農業可持續發展與農村發展聯繫起來,併力圖把各種農業的持續發展要素系統組合到一個網絡中,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丹波宣言提出,爲過渡到更加持久的農業生產系統,農業和農村持續發展必須努力確保實現三個基本目標:第一,在自給自足原則下持續增加農作物產量,保證食物安全;第二,增加農村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益,特別是消除貧困;第三,保護自然資源,保護環境。從總體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追求公平,追求和諧,追求效益,實現持久永續的世世代代發展。

農業可持續發展是當今世界性潮流,方向正確,內涵豐富。但各國仍要根據自己的資源特點和農業發展階段水平,確定本國農業歷持續發展的道路。中國人理所當然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積極擁護者。1994年,國務院發佈《中國21世紀議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其中包括確立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和措施。

農業可持續發展思想涵蓋農村、農業經濟和生態環境三大領域。中國高產農業持續發展的核心,是以當代科學技術進步爲基礎,以持續增長的生產率、持續提高與保持土壤肥力、持續協調農村生態環境以及持續利用與保護自然資源爲目標,以高產、優質、高效和農村共同富裕爲宗旨,採用傳統精細農藝與現代科技結合,用現代工業來武裝,現代經營方式來管理,走農業集約化持續發展的道路。中國政府制定的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目標明確,內涵豐富,強調了農業的生產持續性、經濟持續性和生態持續性的統一。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