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誕生

歷史事件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諾貝爾(Noble,Alfred Bernhard),瑞典化學家。1833年10月21日生於斯德哥爾摩,1896年12月10日卒於意大利聖雷莫。諾貝爾1842年隨家去俄國聖彼得堡居住。1850年去巴黎學習化學一年,後又在美國J.埃裏克森手下工作過4年。回聖彼得堡後,在他父親的工廠裏工作。

1859年諾貝爾開始研究硝化甘油,但在1864年工廠爆炸。爲了防止以後再發生意外,諾貝爾將硝化甘油吸收在惰性物質中,使用比較安全。諾貝爾稱它爲達納炸藥,並於1867年獲得專利。1875年諾貝爾將火棉(纖維素硝酸酯)與硝化甘油混合起來,得到膠狀物質,稱爲炸膠,比達納炸藥有更強的爆炸力,於1876年獲得專利,1887年諾貝爾發展了無煙炸藥。他還有許多其他的發明,在橡膠合成、皮革及人造絲的製造商都獲有專利。諾貝爾經營油田和炸藥生產,積累了巨大財富。他逝世時將遺產大部分作爲基金,每年以其利息(約20萬美元)獎給前一年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醫學、文學及和平方面對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士的獎金,即諾貝爾獎,於1901年第一次頒發。1968年起,增設諾貝爾經濟學獎金,由瑞典國家銀行提供資金。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用戶喜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