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創轉基因水稻在安徽合肥市問世

歷史事件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994年5月3日世界首例轉基因水稻在安徽省合肥市問世。這是中國科學院合肥分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用本所在國際上首創的離子束介導法,與安徽省農科院聯合攻關多年育成的。經檢驗證明,其外源基因在後代中遺傳。這一重大突破爲定向育種開拓了新路。

專家介紹,通過有目的的基因轉移,實現物種定向遺傳改良,是當今生命科學研究中熱門的高科技領域。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是我國熱核聚變相關等離子體物理研究的主力單位之一,這個所科研人員80年代初在國際上率先提出離子束生物育種方法,取得一系列成果,研究範圍擴展到糧、棉及微生物等很多方面。

基因水稻是這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在導師許智宏、餘增亮、吳家道等精心指導下進行的研究項目。他們用低能離子束在種子上打孔,穿破種子外皮和細胞壁,再將選定的被轉移物帶有已知遺傳特性的基因片斷,用離子整合種子細胞基因組中,從而使該種子具有被轉移物已有某些遺傳特性。他們育出的轉基因水稻,經分子水平檢測及多種方法檢測,證明外源基因確已存在被測水稻基因中,並且該性狀能夠進行遺傳

據瞭解,日本、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已開始大規模開展離子束育種方面的研究。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用戶喜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