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庭 2012年05月03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標準定位

內庭在足背,當2、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取法

正坐垂足或仰臥位,在第二蹠趾關節前方,二、三趾縫間的紋頭處取穴。

穴位解剖

內庭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趾短伸肌、第二蹠骨間隙。有足背靜脈網。當足背內側皮神經外側支分爲趾背神經處。皮膚由腓淺神經的足背內側皮神經的外側支分佈。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足背深筋膜,在趾長伸肌(腱)和趾短伸肌腱的第2、3趾腱之間,深進入骨間肌。以上諸肌的神經支配爲腓深神經。

特異性

五輸穴之滎穴,五行屬水。

功用

清胃瀉火,理氣止痛。

主治病症

1.五官科系統疾病:牙痛,齒齦炎,扁桃體炎;

2.消化系統疾病:胃痙攣,急慢性腸炎;

3.其它:三叉神經痛。

刺灸法

刺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局部酸脹。

灸法: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配伍

內庭配合谷,有清瀉邪熱的作用,主治牙齦腫痛。

內庭配上星、太陽、頭維,有清利頭目的作用,主治頭痛,目赤腫痛。

文獻摘要

《甲乙經》:脛痛,腹脹皮痛,善伸數欠,惡人與木音,振寒,嗌中引外痛,熱病汗不出,下齒痛,惡寒目急,喘滿寒慄,斷口噤僻,不嗜食。

《馬丹陽十二穴歌》:內庭次趾外,本屬足陽明。能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癮疹咽喉痛,數欠及牙疼,瘧疾不能食,針着便惺惺。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