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寶 2009年12月08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全國中草藥彙編》:馬寶

拼音名

Mǎ Bǎo

別名

馬糞石

來源

馬科動物馬Equus caballus (L.)的胃腸中的結石。全年均可收集,將病馬宰殺後摸其胃腸中有結石者,取出用清水洗淨,晾乾。

性味

甘、鹹、微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化痰,鎮驚安神。用於癲癇,小兒抽搐,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1~3分。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華本草》:馬寶

出處

出自《飲片新參》

拼音名

Mǎ Bǎo

英文名

Horse Bezoar

別名

鮓荅、馬結石

來源

藥材基源:爲馬科動物馬胃腸道結石。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quus caballus orientalis Noack

採收和儲藏:馬寶的採儲方式大致有:①殺馬後取出胃腸道結石;②在結石發病北較高地區,從馬排出的糞便中尋找結石;③在結石性疝痛的手術時尋找結石。取出的結石用清水洗淨,或瑞用開水煮沸數分鐘(開水煮後,容易乾燥),晾乾或曬乾。

原形態

馬,體格高大,骨骼肌發達,四肢強頸有力。體高1.27-1.60m,體重225-773kg。雌雄差異很大。馬頭面部狹長,耳小而尖,直立。鼻寬,眼大。從頭頂起沿頸背至肩胛,具有長毛即鬃毛。兩耳間垂向額部的長毛稱門鬃。身體餘部皆被短而均勻的毛,毛部也有長的鬃毛。我國馬的品種較多,有蒙古、河曲、伊犁、三河、黑河等種,因品種不同,身體大小、毛色也有差異主要毛色有青毛、花毛、黑毛、慄毛等。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馬屬草原動物,善奔馳,草食。

資源分佈: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性狀

性狀鑑別,本品呈球形、卵圓形或扁圓形,大小不一,直徑6-20cm,表面灰色、青灰色或油棕色,光滑,略有光澤或附有雜亂的細草紋。質堅體重,斷面可見明顯的同心層紋,中心部位常有金屬或其他粒狀異物,無氣味或微有臊臭。

取粉末少量置鋁箔上,直火烘之,粉末由分散迅速相聚集,並有輕微的馬尿氣。以色青白、外表有光澤、潤滑如石、有細草紋、質堅實、斷面“渦紋”細緻者爲佳。

顯微鑑別,粉末鏡下觀察呈無定形塊狀。大小不一,有的半黃色,有的爲蟹青色,常伴有碎草纖維。

化學成份

馬胃腸中的結石含磷酸鎂(magnesium phos phate),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碳酸鎂(magnesium carbonate)等。

鑑別

理化鑑別,取本品粉末少許,加蒸餾水1-2ml,振搖,加硝酸銀溶液2-3滴,則生成黃色沉澱,傾去水液,加氨試液1ml,黃色沉澱則溶解。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時搗碎研成細粉。飲片性狀:爲灰白色或淡灰褐色細粉。整體參見“藥材鑑別”項。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性味

味甘;鹹;微苦;性涼;小毒

歸經

心;肝經

功能主治

鎮驚化痰;清熱解毒。主驚癇癲狂;痰熱神昏;吐血衄血;痰熱咳嗽;惡瘡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研開,0.3-3g。

注意

1.《飲片新參》:“中寒痰溼者忌用。”2.《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肝、膽經無熱痰者忌用。”

各家論述

1.《綱目》:治驚癇、毒瘡。

2.《飲片新參》:清肝腦,化熱痰,治痙癰,止吐衄。

3.《現代實用中藥》:對於神經性失眠、癔病、痙攣性咳嗽等症有效。並能解毒,治痘瘡危症。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