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膽瀉肝湯 2009年12月1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醫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龍膽瀉肝湯

處方

龍膽草(酒炒)黃芩(炒)梔子(酒炒)澤瀉 木通 車前子 當歸(酒洗)生地黃(酒炒)柴胡 甘草(生用)

功能主治

瀉肝膽實火,清肝經溼熱。治肝膽實火引起的脅痛,頭痛,目赤口苦,耳聾耳腫,以及肝經溼熱下注之陽痿陰汗,小便淋濁,陰腫陰痛,婦女帶下。現用於高血壓病、急性結膜炎、急性中耳炎、鼻前庭及外耳道癤腫屬於肝膽實火者。亦用於甲狀腺功能亢進、急性膽囊炎、尿路感染、急性前列腺炎、外生殖器炎症、急性盆腔炎、帶狀皰疹等屬於肝膽溫熱者。

備註

方中龍膽草善瀉肝膽之實火,並能清下焦之溼熱爲君,黃芩、梔子、柴胡苦寒瀉火,車前子、木通、澤瀉清利溼熱,使溼熱從小便而解,均爲臣藥;肝爲藏血之髒,肝經有熱則易傷陰血,故佐以生地、當歸養血益陰;甘草調和諸藥爲使。配合成方,共奏瀉肝膽實火,清肝經溼熱之功。

摘錄

《醫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衛生寶鑑》卷十二:龍膽瀉肝湯

別名

龍膽湯(《奇效良方》卷六十)。

處方

黃芩2.1克 柴胡3克 甘草(生)人蔘 天門冬 黃連 知母,龍膽草 山梔子 麥門冬各15克 五味子10個

功能主治

治膽氣上溢,致成膽癉,口中常苦;肝膽溼熱,小便赤澀,或寒熱脅脹。

用法用量

上十一味,哎咀,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遠,溫服。

注意

服藥期間,忌辛熱食物。

摘錄

《衛生寶鑑》卷十二

《羊毛溫證論》:龍膽瀉肝湯

處方

龍膽草3錢,黃芩2錢,山梔子2錢,木通1錢,車前1錢,銀柴胡1錢,甘草1錢,當歸2錢,生地黃5錢。

功能主治

溫邪病退,餘毒留於肝腎,脅痛耳聾,口苦咽乾,筋痿陰汗,陰囊腫痛,白濁便血,忽寒忽熱。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下黃蜜3錢,和勻,溫服。

如伏邪未盡,加蟬蛻7枚,殭蠶2錢。

摘錄

《羊毛溫證論》

《溫熱經解》:龍膽瀉肝湯

處方

龍膽草1錢半,酒芩1錢,澤瀉1錢,生地6錢,北柴胡3分,車前子1錢,青皮7分,黑山梔1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

火邪傷人,耳聾目瞑者。

摘錄

《溫熱經解》

《麻症集成》卷四:龍膽瀉肝湯

處方

膽草、赤芍、歸尾、川芎、蒙花、黃芩、決明、蟬蛻、荊芥、甘草。

功能主治

肝火,目赤痛。

摘錄

《麻症集成》卷四

《治疹全書》卷下:龍膽瀉肝湯

處方

膽草、山梔(炒)、知母(鹽水炒)、黃連(酒炒)、甘草、柴胡、牛蒡、天冬、黃芩、麥冬、元參。

功能主治

瀉肝化痰。主急驚風。

摘錄

《治疹全書》卷下

《外科全生集》卷四:龍膽瀉肝湯

處方

龍膽草2錢,歸尾2錢,銀花1錢半,花粉1錢半,連翹1錢半,黃芩1錢半,丹皮1錢,防風1錢,木通1錢,知母1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

瀉肝火,解毒。主牙癰,肝經溼熱,小便赤澀,或囊癰下疳,便毒楊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外科全生集》卷四

《醫統》卷六十:龍膽瀉肝湯

處方

龍膽草8分,升麻3分,柴胡3分,羌活根1錢,酒黃柏1錢,防風根2錢,麻黃根2錢,蒼朮5分,豬苓3分,澤瀉3分,藁本2分,紅花2分,當歸2分,黃芩5分,炙甘草3分。

功能主治

尿黃,臊臭淋瀝,兩丸如水,汗浸兩胯,陰頭亦冷。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作1服。水2盞煎,稍熱服。

注意

忌酒。面。

摘錄

《醫統》卷六十

《症因脈治》卷四:龍膽瀉肝湯

處方

黃連、山梔、黃芩、柴胡、青皮、龍膽草、木通、甘草、丹皮、生地、當歸、白芍藥。

功能主治

積熱泄瀉,發熱口渴,肚腹皮熱,時或疼痛,小便赤澀,瀉下黃沫,肛門重滯,時結時瀉,脈左關數。

摘錄

《症因脈治》卷四

《症因脈治》卷一:龍膽瀉肝湯

處方

龍膽草、知母、川連、人蔘、麥冬、天門冬、山梔、黃芩、甘草、柴胡。

功能主治

肝熱舌音不清,身熱口燥,面色多紅,二便赤澀,神智昏沉,語言不便,脈左關弦數;肝火刑金,肺熱身腫,喘咳煩滿,不得仰臥,喘息倚肩,身首皆腫,小便赤澀;木火乘脾,積熱痠軟,四肢煩疼,時或重滯,手足心時冷時熱,或發熱如瘧,時或清爽,時或倦怠,時或身重,如負重物,小便黃赤,大便乍難乍易,脈多弦數;燥火腹痛,目黃便赤,痛連小腹;熱積腹痛,脈左關洪數。

摘錄

《症因脈治》卷一

《醫學傳燈》卷下:龍膽瀉肝湯

處方

龍膽草、連翹、生地、黃芩、黃連、山梔、歸尾、甘草、澤瀉、車前子、木通、大黃。

功能主治

水疝。

摘錄

《醫學傳燈》卷下

《外科正宗》卷三:龍膽瀉肝湯

處方

龍膽草1錢,連翹1錢,生地黃1錢,澤瀉1錢,車前子5分,木通5分,歸尾5分,山梔5分,甘草5分,黃連5分,黃芩5分。

功能主治

肝經溼熱,玉莖患瘡,或便毒、懸癰,小便赤澀,或久潰爛不愈;又治陰囊腫痛,紅熱甚者。纏腰火丹,色紅赤,形如雲片,上起風粟,作癢發熱。

用法用量

水2鍾,煎8分,食前服。

便祕,加大黃2錢。

摘錄

《外科正宗》卷三

《傷寒大白》卷三:龍膽瀉肝湯

處方

龍膽草、柴胡、黃芩、川黃連、麥門冬、陳膽星、知母、甘草、真青黛、山梔。

功能主治

肝膽有火,目不能合;膽涎沃心,目不得瞑。

摘錄

《傷寒大白》卷三

《醫鈔類編》卷二十二

組成

膽草1錢,連翹1錢,生地1錢,澤瀉1錢,車前仁5分,木通5分,黃芩5分,當歸5分,梔仁5分,甘草(生)5分,大黃(生用)2錢。

主治

纏腰火丹,色紅赤者。

用法用量

水煎,食前服。

附註

方中甘草以上藥物用量原缺。

《蘭室祕藏》卷下

別名

七味龍膽瀉肝湯、龍膽湯

組成

柴胡梢1錢,澤瀉1錢,車前子5分,木通5分,生地黃3分,當歸梢3分,草龍膽3分。

主治

肝經溼熱,喉口熱瘡,陰癢腫痛,小便赤澀,遺精白濁。

用法用量

用水3盞,煎至1盞,去滓,空心稍熱服,便以美膳壓之。

製備方法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1服。

各家論述

此藥柴胡入肝爲引;用澤瀉、車前子、木通淡滲之味利小便,亦除臊氣,是病在下者,引而竭之;生地黃、草龍膽之苦寒瀉酒溼熱,更兼車前子之類以撤肝中邪氣;肝主血,用當歸以滋肝中血不足也。

附註

七味龍膽瀉肝湯(《景嶽全書》卷五十七)、龍膽湯(《幼幼集成》卷四)。

《醫方集解》引《局方》

別名

瀉肝湯

組成

龍膽草(酒炒)、黃芩(炒)、梔子(酒炒)、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酒洗)、生地黃(酒炒)、柴胡、甘草(生用)。

功效

瀉肝膽實火,清下焦溼熱。

主治

肝膽火盛之脅痛,口苦目赤,耳腫耳聾;肝膽溼熱下注之陰腫陰癢,小便淋濁,尿血,帶下等。

藥理作用

《中成藥研究》(1984;2:21):龍膽瀉肝湯能增加幼鼠胸腺重量,產生不同類型的T細胞,從而釋放巨噬細胞活化因子,並使巨噬細胞吞噬功能顯著加強,致使激活的巨噬細胞又可釋放淋巴激活因子,刺激淋巴細胞轉化後調節抗體產生,這樣有利於疾病的治癒。

臨牀應用

1.腿縫腫痛:胡墉生,初起寒熱交作,次日右胯腿縫腫脹,狀如腰子,痛悶難忍,自疑癰毒,延外科治。瘍醫雲外須用藥爛開,內服解毒之劑。墉生母子惶惑,不敢用伊敷藥,惟服其敗毒之方,是夜徹痛非常。次早邀視,餘曉以橫痃之疾,乃酒醉入房,忍精不泄之因,以致精血凝結,挾有肝經鬱火而成,決非毒也。授以龍膽瀉肝湯,加山甲、桃仁、肉桂,連服數劑乃消。此症若淹纏日久,用藥外敷,不爲解散,內結必成魚口便毒矣。
2.肝炎:用本方去當歸、生地,加田基黃爲基本方加減,治療32例肝炎病,臨牀治癒27例,顯效4例,無效1例。其中31例有效病例經3個月-6年的隨訪,27例己正常工作,4例因過勞或感冒復發。加減法:脅痛甚加川棟子、元胡,腹脹加枳殼、陳皮、川樸、佛手,嘔逆加法夏、陳皮、竹茹、藿香,腹瀉加白朮、茯苓、溼重於熱者加寇仁、草果、藿香、茵陳、滑石、苡仁,有血瘀症者加丹蔘、紅花、桃仁等。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1個月爲1療程。
3.多囊卵巢綜合徵:以本方治療20例,8例基本痊癒,12例好轉。處方:龍膽草6-9g,炒黃芩9g,焦山梔9g,澤瀉9g,木通3g,車前子9g,當歸9g,柴胡6g,生甘草1.5-3g,生地黃6-12g,每日1帖。或用龍膽瀉肝丸,每日9g,分2次吞服。大便祕結加大黃、芒消,或改用當歸龍薈丸,經期停服,連續治療3個月以上。
4.脂溢性皮炎:以本方治療50例,治癒10例,顯效21例,有效10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82%。加減法:紅斑較盛者加防風、荊芥,繼發感染加銀花、菊花,癢劇加苦蔘、白鮮皮,皮損侷限於下半身加牛膝、黃柏。每日1劑,3劑爲1療程,有效病例共服藥1-4個療程。有效患者經1年餘隨訪,治癒者無1例復發,顯效者未見皮損加重情況。

各家論述

1.《醫方集解》:此足厥陰、少陽藥也。龍膽瀉厥陰之熱,柴胡平少陽之熱,黃芩、梔子清肺與三焦之熱以佐之,澤瀉瀉腎經之溼,木通、車前瀉小腸、膀胱之溼以佐之,然皆苦寒下瀉之藥,故用歸,地以養血而補肝,用甘草以緩中而不傷腸胃,爲臣使也。
2.《重訂通俗傷寒論》:肝爲風木之髒,內寄膽府相火,凡肝氣有餘,發生膽火者,症多口苦脅痛,耳聾耳腫,陰溼陰癢,尿血赤淋,甚則筋痿陰痛。故以膽、通、梔、芩純苦瀉肝爲君;然火旺者陰必虛,故又臣以鮮地、生甘,甘涼潤燥,救肝陰以緩肝急;妙在佐以柴胡輕清疏氣,歸須辛潤舒絡;使以澤瀉、車前鹹潤達下,引肝膽實火從小便而去。此爲涼肝瀉火,導赤救陰之良方。然惟肝膽實火熾盛,陰液未涸,脈弦數,舌紫赤,苔黃膩者,始爲恰合。
3.《金鑑》:脅痛口苦,耳聾耳腫,乃膽經之爲病也;筋痿陰溼,熱癢陰腫,白濁溲血,乃肝經之爲病也。故用龍膽草瀉肝膽之火,以柴胡爲肝使,以甘草緩肝急,佐以芩、梔、通、澤、車前輩大利前陰,使諸溼熱有所從出也。然皆瀉肝之品,若使病盡去,恐肝亦傷矣,故又加當歸、生地補血以養肝。蓋肝爲藏血之髒,補血即所以補肝也。而妙在瀉肝之劑,反作補肝之藥,寓有戰勝撫綏之義矣。
4.《成方便讀》:夫相火寄於肝膽,其性易動,動則猖狂莫制,挾身中素有之溼濁,擾攘下焦,則爲種種諸證。或其人肝陰不足,相火素強,正值六淫溼火司令之時,內外相引,其氣並居,則肝膽所過之經界,所主之筋脈,亦皆爲患矣。故以龍膽草大苦大寒,大瀉肝膽之溼火;肝膽屬木,木喜條達,邪火抑鬱,則木不舒,故以柴胡疏肝膽之氣,更以黃芩清上,山梔導下,佐之以木通、車前、澤瀉,引邪熱從小腸、膀胱而出;古人治病,瀉邪必兼顧正,否則邪去正傷,恐犯藥過病所之弊,故以歸、地養肝血,甘草緩中氣,且協和各藥,使苦寒之性不傷胃氣耳。
5.《謙齋醫學講稿》:本方以龍膽爲君,配合黃芩、山梔瀉肝膽實火;木通、車前、澤瀉清熱利溼,用生地、當歸防其火盛傷陰,再用甘草和中解毒,柴胡引經疏氣,總的功能是苦寒直折,瀉肝火而清利下焦溼熱。故治脅痛、口苦、目赤、耳聾等肝火上逆,亦治小便淋瀝,陰腫陰癢等溼熱下注之證。

附註

瀉肝湯(《類證治裁》卷四)。本方改爲丸劑,名“龍膽瀉肝丸”(見《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竹林女科證治》卷三

組成

龍膽草5分(酒炒),人蔘5分,天冬5分(去心),甘草5分,黃連5分(炒),梔子5分(炒),知母5分,黃芩7分,柴胡1錢,五味子3分。

主治

暴怒傷肝而動火,產戶不閉者。

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

《醫略六書》卷二十一

組成

龍膽草1錢,軟柴胡5分,小青皮1錢半(炒),懷生地5錢,車前子3錢(炒),全當歸2錢,黑山梔1錢半(炒),鮮生薑1片。

主治

肝膽火逆,面腫連頤,脈數者。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

惱怒傷肝,肝膽火逆,而溼熱不消,循經徹絡,故面腫漫連兩頤焉。生地滋陰以降膽火,膽草直折以平肝火,青皮破氣平逆,柴胡泄熱疏肝,山梔降屈曲之火,車前子利溼熱之氣,當歸活血養肝,生薑散鬱退腫焉。水煎溫服,使火降氣平,則溼熱自化,而面腫連頤無不退矣。此清熱利水之劑,爲肝膽火逆頤腫之專方。

《症因脈治》卷三

組成

膽草、柴胡、黃芩、山梔、連翹、知母、麥冬、川連、人蔘、甘草。

主治

肝火腹脹,目睛黃,兩脅痛,小腹脹急,或攻刺作痛,或左邊脹甚,小便赤,夜不得寐,脈左關弦數。

《會約》卷四

組成

龍膽草(酒炒)1錢,天冬1錢,麥冬1錢,甘草1錢,黃連1錢,黃芩1錢半,柴胡1錢半,山梔1錢,知母1錢,五味3分。

主治

筋疝。

用法用量

水煎,熱服。

《瘍科選粹》卷四

組成

柴胡、青皮、龍膽草、山梔、大黃、白芍藥、木通、連翹、黃連、滑石各等分。

主治

肝經溼熱,或囊癰便毒,下疳懸癰,腫焮作痛,小便澀滯,或婦人陰瘡癢痛,或男子陰挺腫脹,或出膿水;溼熱下疳,腫痛尿澀,及莖縮縱,癢痛,出白津。

用法用量

水煎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