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祕 2016年07月17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冷祕(cold constipation[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18.。是指寒邪內結,以大便艱澀,腹痛拘急,脹滿拒按,脅下偏痛,手足不溫,呃逆嘔吐,苔白膩,脈弦緊等爲常見症的實祕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又名陰結[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18.

冷祕的病因病機

陰寒凝結,腑氣不通[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18.

《聖濟總錄·大小便門》:“下焦虛冷,窘迫後重,是謂冷祕。”

冷祕的症狀及治療

《證治要訣·大便祕》:“冷祕由冷氣橫於腸胃,凝陰固結,津液不通,胃道祕塞,其人腸內氣攻,喜熱惡寒,宜藿香正氣散加官桂、枳殼各半錢,吞半硫丸。”

《醫述》:“世人但知熱祕,不知冷祕,冷祕者,冷氣凝結,津液不通,如天寒地凍,水結成冰之義,治宜八味丸、半硫丸溫而通之。”

《醫學心悟·大便不通》:“冷閉者,脣淡、口和,舌胎白,小便清,喜熱、惡寒,此名陰結,宜用溫藥而兼潤燥之法,理中湯加歸芍主之。”

關於大便祕結

大便祕結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0.。見《丹溪心法附餘·燥門》。簡稱便祕,也稱大便難、大便不通、大便祕澀[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0.。指糞便乾燥堅硬,排出困難,排便次數減少的表現[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0.。一般指大便排出困難或三四天以上不大便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0.。大便祕結有正虛與邪實之不同[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0.

大便祕結的病因病機

《醫學正傳·祕結論》:“腎主五液,故腎實則津液足而大便滋潤,腎虛則津液竭而大便結燥。原其所由,皆房勞過度,飲食失節,或恣飲酒漿,過食辛熱,飲食之火起於脾胃,淫慾之火起於命門,以致火盛水虧,津液不生,故傳道失常,漸成結燥之證。是故有風燥,有熱燥,有陽結,有陰結,有氣滯結,又有年高血少,津液枯涸,或因有所脫血,津液暴竭,種種不同。”

《症因脈治·大便祕結論》:“大便祕結之症,外感門有表未解,太陽陽明之脾約,有半表半里,少陽陽明之大便難,又有正陽陽明之胃實。大便硬,又有表邪傳裏,系在太陰,七八日不大便。又有少陰病,六七日不大便,厥陰下利,譫語有燥屎者。以分應下、急下、大下、可下。又互發未可下、不可下。俟之,蜜導、膽汁導等法。內傷門則有積熱、氣祕、血枯各條之不同。”

大便祕結的辨證論治

《醫宗必讀·大便不通》:“經日,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愚按內經之言,則知大便祕結,專責之少陰一經。證狀雖殊,總之津液枯乾,一言以蔽之也。分而言之,則有胃實、胃虛、熱祕、冷祕、風祕、氣祕之分。”“更有老年津液乾枯,婦人產後亡血,及發汗利小便,病後血氣未復,皆能祕結。法當補養氣血,使津液生則自通。誤用硝黃利藥,多致不救,而巴豆、牽牛,其害更速。若病證雖屬陰寒,而脈實微燥,宜溫暖藥中略加苦寒,以去熱燥,燥止勿加。如陰燥欲坐井中者,兩尺按之必虛,或沉細而遲,但煎理中湯,待極冷方服。或服藥不應。不敢用峻猛之藥者,宜蜜煎導之。久虛者,如常飲食法,煮豬血髒湯加酥食之。血仍潤血,髒仍潤髒,此妙法也。”

《壽世保元·大便閉》:“大便閉結至極,昏不知人事,用大田螺二三枚,以鹽一小撮,和殼搗碎,置病人臍下一寸三分,以寬帛緊繫之即通。”

大便祕結的分類

便祕有陽結、陰結、實祕、虛祕、氣祕、風祕、痰祕、冷祕、熱祕、三焦祕、幽門祕(幽門不通)、直腸結、脾約之區分[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