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行頭痛 2016年06月08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科屬

婦科

疾病概述

經行頭痛 (menstrual headache[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48.。是以經前或經期出現週期性頭痛爲主要表現的月經病[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經行頭痛亦名經來頭痛,經行輒頭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48.

每於經期或經期前後,出現以頭痛爲主證者,稱爲經行頭痛。經行頭痛屬於西醫的經前期緊張綜合徵的範疇。

症狀

每逢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以頭痛爲主症[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48.

病因病機

多由氣血虛弱、陰虛肝旺、肝鬱氣滯、血瘀、痰溼所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48.

診斷要點

1、頭痛伴隨月經週期反覆發作,經後漸消,爲本病的診斷依據。頭痛的部位可有前額、後頭、頭頂及頭側之不同,臨證時應詳加詢問。

2、本病應與經行外感頭痛相鑑別。外感頭痛有表證可辨。

3、平時亦常頭痛,經期加重,久治不愈者,需作進一步檢查,如腦電圖或頭部CT掃描,以排除腦部器質性病變。

辨證分析

頭爲諸陽之會,清陽之府,五臟六腑之氣血,皆上榮於頭。導致經行頭痛的病因病機是由於素有血虛、肝火或血瘀,當經前、經行機體氣血下注衝任的特殊情況下,病邪易以引發對清竅的失養、上擾、阻塞,發爲經行頭痛。經行頭痛首以頭痛的時間、性質辨虛實。一般而言,經前脹痛、掣痛、刺痛爲實,經後空痛、隱痛爲虛。其次,以頭痛的部位辨受病的臟腑經絡。大抵痛在後頭,屬太陽;痛在前額,屬陽明;痛在頭側連耳,屬少陽;痛在巔頂連目,則屬厥陰受病。治療本病以調氣血。平肝陽爲主,並結合經期不同的時間以及所屬臟腑經絡,靈活施治。

辨證論治

肝火型

證見

經前多日或正值經初頭痛劇烈,多以巔頂或頭測掣痛。頭暈耳鳴,目眩而脹,痛劇嘔吐,煩燥易怒,口苦,咽乾,便結溺黃,月經量多,經色深紅。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

方藥

1、主方:天麻鉤藤飲(胡光慈《雜病證治新義》)加減處方:天麻15克,鉤藤15克,石決明30克,山梔子15克,黃芩12克,桑寄生20克,牛膝15克,杭菊花12克,益母草30克,羚羊角骨15克(先煎),白芍20克,藁本9克。水煎服。肝體陰而用陽,雖屬肝火,由於經等之際陰血下注衝任,肝血不蹉,肝氣偏旺,氣火上逆,上擾清竅而致頭痛。若體質較弱,腎水不足兼肝火時,也可用杞菊地黃湯(《醫級》)加羚羊角骨、石決明、白芍、鉤藤。養陰清熱,平肝熄風

2、中成藥

(1)清開靈口服液,經前3天始每次:瓶,每日2~3次,服至經來兩天。

(2)牛黃降壓丸,每次1丸,每日2次。服法同上。

3、單方驗方夏枯草20克,杭菊花15克,水煎服,每日1劑,作茶飲。

血瘀型

證見

經前、經時頭痛劇烈,或素有頭痛,經期加劇,痛有定處,如錐如刺。經來腹痛,經色紫黯有塊。舌質黯或有瘀點,脈細澀。

治法

調氣活血,化瘀通絡。

方藥

主方:通竅活血湯(王清任《醫林改錯》)加味處方:麝香0.15克(沖服),赤芍15克,川芎10克,桃仁15克,川紅花9克,紅棗10枚,生薑3片,丹蔘15克,石菖蒲10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如檢查有腦垂體微腺瘤者,可加化瘀軟堅消癥之品,如蜈蚣、三棱、莪術、雞內金、土別蟲等。如血瘀兼寒,加桂枝、細辛,以溫經通絡。兼氣虛血弱者,加當歸補血湯,以益氣化瘀,養血調經。

血虛型

證見

經期或經後頭暈頭痛,痛勢綿綿,勞則痛甚;月經常後期,且量少色淡,面色無華,心悸怔忡。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弦。

治法

養血柔肝,法風止痛。

方藥

1、主方:加味四物湯(尤在徑《金匱翼》)加減處方:當歸15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生地黃15克,蔓荊子15克,杭菊花15克,炙甘草6克,何首烏20克,枸杞子15克,石楠藤15克。水煎服。如兼氣虛者,加北黃芪、黨蔘各20克,或用人蔘養榮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2、中成藥

(1)複方首烏補液,每次15毫升,每日3次。

(2)首烏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分型治療

若素體虛弱,或大病久病,失血傷氣,經行時陰血下注衝任,氣血益感不足,髓海失養,症見頭痛頭昏、心悸氣短、神疲倦怠、經血量少,治宜益氣養血,方用八珍湯加細辛、蔓荊子[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48.

若素體陰虛或房勞所傷,肝腎虧損,精虧血少,經行或經後,陰血益虛、肝陽偏亢,陽盛風動,上擾清空,症見巔頂掣痛,頭目昏眩,煩躁易怒,口苦咽乾,治宜滋陰養血,柔肝息風,方用杞菊地黃丸加鉤藤、蒺藜[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48.

若情志內傷、肝氣鬱結、氣滯不宣、血行不暢、瘀阻作痛,症見頭兩側脹痛,胸脅苦滿,時欲太息,經來不爽,經色暗,治宜舒肝解鬱,和血理氣,方用柴胡疏肝散[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48.

若瘀血內阻絡脈,使清竅不利,不通則痛,症見頭痛劇烈,痛如錐刺,治宜活血通竅,方用通竅活血湯[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48.

若脾虛中州失運,不能散津布液,聚爲痰溼,經行脾氣益虛,升降失司,濁邪上擾清竅,症見頭重昏痛,胸悶泛惡、治宜化痰降濁,方用半夏白朮天麻湯[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48.

其他療法

1、鍼灸治療:可根據頭痛的部位不同,隨經取穴。前額痛:印堂、合谷、內庭。頭頂痛:百會、太沖、內關。側頭痛:太陽、足臨泣、外關。後頭痛:天樞、後溪、申脈。手法:常用瀉法,留針20分鐘。

2、飲食療法

(1)天麻15克,鱅魚頭1個,燉服。

(2)川芎10克,白芷9克,鱅魚頭1個,燉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