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行發熱 2009年01月0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經行發熱   病證名。見《醫宗金鑑·婦科心法要訣》:亦名經來發熱,包括經行潮熱。指在每次月經來潮期間,或月經前後,出現發熱症狀者。多因經期感受外邪、陰虛生熱、血虛挾滯或血熱外泛等所致。感受寒邪者,症見發熱惡寒無汗,宜發散表寒,方用四物湯加麻黃;感受風邪者,症見發熱惡風自汗,治宜調和營衛,方用四物湯加桂枝;若陰虛生熱者,症見午後潮熱,顴紅,五心煩熱,夜寐盜汗等,治宜養陰清熱,方用六神湯;若血虛挾滯者,症見臨經潮熱,經來量少色紫,頭目眩暈,大便燥結等,治宜養血調經,化滯退熱,方用逍遙散加丹皮、桃仁、元胡;血熱外泛者,發熱不惡寒,肌膚灼熱無汗,口燥咽乾喜冷飲,治宜清熱涼血,方用地骨皮飲加胡黃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