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結核病竈清除兼關節融合術 2012年09月25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名稱

肩關節結核病竈清除兼關節融合術

適應證

肩關節結核病竈清除兼關節融合術適用於14歲以上的晚期全關節結核。

禁忌證

1.活動性肺結核、結核性腦膜炎未治癒者。

2.高齡體弱,合併心臟病、糖尿病、肝腎等其他嚴重疾病者。

準備

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鏈黴素四聯抗癆3~4周。對存在營養不良情況患者(血紅蛋白<100g/L,白蛋白<30g/L)給予靜脈營養支持治療。

方法

1.體位與麻醉

同“肩關節結核病竈清除術”,備血。

2.切口

通常多采用肩關節前內側倒“L”形切口。

3.清除病竈

沿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深筋膜,保護好頭靜脈,距鎖骨1cm處切斷三角肌起點,並將三角肌翻向外側。上臂外旋,顯露肩胛下肌,距肱骨小結節1cm處將其切斷並牽向內側,顯露腫脹的關節囊前方及下方。縱行切開前方關節囊,迅速吸淨關節內溢出的膿液,以免污染手術創面。將切開的關節囊向內外側牽開,剪除關節囊前方肥厚水腫的關節滑膜,注意保留關節囊纖維層。仔細檢查肱骨頭關節軟骨及肩胛盂脣,將破壞的軟骨面、病變骨質及死骨徹底刮除,注意保護肱骨頭正常軟骨面。清除大小結節、肱骨外科頸及二頭肌腱溝內的乾酪、肉芽及腐蝕壞死的骨病竈。充分外旋肱臂,將肱骨頭脫位,檢查關節後方關節囊及肩胛盂關節軟骨面,用刮匙將關節內病變物質及滑膜搔刮乾淨,有竇道者將竇道搔刮乾淨,竇道皮緣修剪整齊。反覆沖洗後將肱骨頭復位,關節腔內放置異煙肼300mg,鏈黴素1g,放置引流,關閉傷口。

4.關節融合

徹底清除病竈後,行關節融合,肩關節融合術要求達到融合確實可靠,融合角度適中,既可以得到最大功能效果,對肩胛周圍肌羣損傷最小。融合可通過關節內外融合來達到。肩關節病竈徹底清除後肩關節融合的最佳角度以外展40°~60°,前屈20°~30°,外旋25°,屈肘時手可觸及頭、面、口部爲合適。融合時將肱骨頭與肩胛盂修整成緊密接觸的粗糙面,在肱骨頭與肩胛盂之間各開一槽,用條形骨嵌插植骨,並在周圍及肱骨大結節與肩峯之間用骨條及碎骨填充植骨。爲將肩關節固定在肩關節最佳融合角度上,由肩峯向肱骨頭打入一根骨圓針,再經肩關節外側向肱骨頭及肩胛盂打入2根不同角度骨圓針,針尾留置皮外做固定或用螺釘及弧形鋼板行肩峯、肱骨頭、肩胛盂固定。

5.術後處理

術後患肩置外展架上,3周後拔除留在皮外的骨圓針,外展架或肩人字石膏固定3~4個月,直至完全融合。

注意事項

1.融合術一定要在徹底清除病竈的基礎上進行。

2.融合術成功的關鍵是兩融合骨端必須接觸緊密穩定。接觸不緊密可加植骨,不穩定加用鋼板固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